這些公募“追風”總是慢半拍!頻繁高位力推主題基金,踩錯風口再換新概念,照顧基民賺錢還是公司獲利?

基金公司在行業高位推出的行業主題基金,除了餵飽基金公司,已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一個基金髮行規律引起許多人士的注意,基金密集推出行業主題基金,通常利用了上一年度的行情,業內人士指出,由於上一年度行業概念爆火,牛股層出不窮,散戶關注度高,因此在次年及時在高位推出行業主題基金,就頗具“說服力”,但如此一來,高位推出行業主題基金,餵飽基金公司卻瘦了基民。

與當前科技主題基金相比,十年前的資源主題基金也是如此,在利用2010年資源股炒作行情後,基金公司在次年(2011年)密集推出資源主題基金,借住上年行情大量吸引資金認購,然而“追風”總是故意慢半拍的基金公司,在高位推出行業主題基金後,才注意到市場風格即將變化,再變更基金名稱追新風口,而忽視暴漲的行業主題風險正在聚集,資源主題基金的破滅正是此類現象的最好詮釋。

科技基金熱銷令投資者夢迴十年

2020年1月開始,當科技股運行至相對高位、炒作氛圍濃厚之際,基金公司“恰到好處”的開始力推科技主題基金,大量吸引資金認購,這一現象似曾相識,令許多投資者恍惚間回到十年前的景象。

2010年十大牛股中,資源股佔據着絕對優勢地位。

排名第三的廣晟有色全年漲幅高達316.47%,稀土概念的光環令廣晟有色在2010年大放異彩。2010年初至4月末,主要稀土氧化物的價格均出現大幅上升,這一背景下稀土資源類股票掀起較大漲幅。

排名第五的 *ST威達,在2010年年漲幅278.24%,停牌兩年有餘的*ST威達在2010年5月復牌,該股從一家醫療器械公司重組變身礦業資源股,成爲當時A股唯一一家以銀礦採選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在銀價2010年飆升84%背景下,*ST威達獲得散戶、機構的極力追捧,股價從2010年5月5號起步,連續15天漲停,並在2010年12月初創出股價歷史新高。

排名第九的是領先科技(現爲ST金鴻),2010年全年漲幅也高達221.14%,2010年9月9日,領先科技公佈中油金鴻天然氣輸送有限公司借殼上市的詳細預案,借殼領先科技的中油金鴻將成爲燃氣上市公司的龍頭,由於中油金鴻是國內天然氣領域中下游重要的能源運營商,因此,領先科技成爲2010年A股的又一隻資源概念牛股。

但如今,產業趨勢早已變化,上述資源牛股的股價已從最高42元,一路跌至當前的1.6元附近。

排名第十的是精功科技,它也被當做資源概念股輪番炒作,2010年全年漲幅也超過兩倍。在太陽能概念的驅動下,市場關注到精工科技在2010年多晶硅爐技術取得突破,主流太陽能大廠訂單不斷,持續刺激該股拉昇股價。

基金公司只有在高位才能喫飽?

顯而易見的是,當中證內地資源指數從2010年7月5日到11月8日,短短四個月暴漲了79.6%後,公募基金公司立刻意識到這將是一次吸金做大規模的機會,因爲同期滬深300指數只有40%的漲幅,較上述資源指數跑輸了30個點。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華南地區的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也在2011年利用2010年過去一年的行情,作爲基金髮行的賣點,該基金公司在2011年7月正式推出資源主題基金,募集資金規模高達24億,這一規模在十年前極爲驚人!

但不幸的是,許多資源主題基金畢竟是在資源股已經上漲一年之後才密集推出,實際上如果考慮到資源股的大行情已經從2008年正式啓動,資源股實際上漲週期已經超過3年,意味着基金公司在2011年發行資源主題基金,幾乎可以稱爲高位“搶錢”。

因此,上述華南地區的這隻大型資源主題基金,馬上就被還以顏色,因爲該基金成立第二年就注意到,2012年的行情就已經沒有資源股什麼事了,2013年的資源股就更被扔在角落。

“我們公司的資源行業研究員從2012年開始就沒有好日子過了,當然有的研究員這個時候開始轉行研究TMT。”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員曾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資源股經歷2008年至2010年的牛市行情後,2012年後資源股就已經失去吸引力,連行業研究員都注意到需要研究其他新的行業。

這恰恰說明基金公司在2011年密集發行資源主題基金,對投資者極具誤導性。上述大型資源主題基金在2012年底就規模已是成立初期的30%,而到2020年3月,這隻資源主題基金的規模還不到4億,只剩下一個零頭,降幅高達83%。

另外,淨值表現上,由於資源股已只剩下階段性機會,長週期機會基本喪失,上述資源主題基金自2011年8月成立以來,9年虧損了21%。

資源基金追錯就追新興產業?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都會在上漲一年後推出新基金,2020年的科技基金建立在2019年的科技股大行情上,2011年的資源基金也是建立在2010年的資源股行情上。”華南地區一位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直言,散戶通常受上一年的行情影響較大,基金公司推出行業主題基金因此也都考慮上一年的表現,即便上一年很好,第二年大概率就出現高位風險,但這並沒有破解的辦法,基金公司要喫飯,而散戶愛追高卻不願意抄底。

長盛基金就在2011年推出了資源主題基金,長盛基金在2011年10月底發佈公告,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股票基金在2010年10月26日合同生效,首募規模9.4億份。在十年前,9億的募集規模已經很可觀,這已經是2010年10月份成立的基金中規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了。

不過,長盛基金在高位推出資源主題基金,事實上就是一次高位“套牢”的行爲。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基金在2011年10月成立,兩個月後該基金就出現問題了,因爲投資者當時已經注意到市場風格開始出現變化,在2010年瘋狂的資源股到了2011年底已經不太“靈光”了,因此,這隻基金僅僅兩個月就出現規模大幅縮水,縮水比例超過70%。又過了,三個月,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基金基金再次縮水超過60%,只剩下不足8000萬份。

更悲催的是,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直至今年三季度末,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基金基金的份額已不足5000萬份。

長盛基金不愧爲“追風少年”,利用2010年全年資源股行情,在2011年推出資源主題基金,而當資源股失寵了,2013年A股開始流行互聯網科技,牛股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移,戰略新興產業來了,規模縮水80%的長盛同詳資源主題基金又想起通過變更基金名稱,希望藉助新的風口再次吸金。

當2010年一整年流行資源股,長盛基金於次年推出資源主題基金,但當2013年畫風突變,一整年又開始流行新興產業的股票後,上述基金公司又在第二年想出新花樣。

2014年3月發佈公告,長盛長盛同詳資源主題基金變更爲長盛戰略新興產業基金。據悉該基金變更後的投資對象爲高科技、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但是,投資者已經不太相信每次只會在風口上漲一年後,纔想起追風的基金。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在2013年底更名爲長盛戰略新興產業基金,截止2020年3月底,雖然更名的確吸引了一些資金,但總的規模也僅維持在2億左右,較最初的9.4億規模,降幅高達78%。

事實上,長盛利用資源股過去一年的爆炒行情,在次年巧妙推出資源主題基金的現象,僅是基金公司利用炒作行情高位吸引散戶認購基金、做大規模的一個典型現象,這種損害投資者利益的現象在基金行業極爲普遍。

基金髮行爲何未注意行業風險?

QDII基金在資源主題上的佈局,也是一樣的操作。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在2011年也開始佈局資源主題基金,該基金在2012年3月開始造勢,並在2012年4月開始發行,最終募集資金規模超過6億。但僅僅半年時間,這隻資源主題基金的規模就暴跌了90%,到2013年3月底剩下不足3000萬,到2019年8月,彼時科技股行情正如日中天,雖然是QDII基金,但海外的科技股表現也不俗,這隻基金就更沒法玩了,規模就只剩下2000萬。

在這種背景下,交銀全球資源基金被迫宣佈清盤,2019年7月,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佈了交銀全球資源基金合同終止及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的公告。

不過,交銀全球資源基金雖然已經缺乏吸引力了,但至少在清盤前在海外市場還是賺到錢。

顯而易見的是,資源型基金推出的時點非常重要,寶盈資源優選基金可能是一個例外,該基金早在2008年就已成立,同時該基金實際上與傳統印象的資源主題基金投資範圍有較大區別,“資源”二字使用範圍極爲廣泛,該基金持股長期以來偏向消費與科技。也因此使得寶盈資源優選基金自2008年成立以來,已從2008年4月成立時的5億資金增長到2020年3月底的18億,規模增長超過3倍。

相比以上,部分基金公司在2011年推出覆蓋資源股的行業指數主題基金,就實在令業內人士費解。一些投資者疑問,難道基金公司真的看不出來,從產業趨勢上資源股已經是明日黃花了嗎?顯而易見的是,指數類的資源主題基金風險可能更高。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國投瑞銀基金公司2011年7月推出的國投瑞銀中證資源指數基金,跟蹤目標爲中證上游資源產業指數 ,當時這隻基金募集規模爲7.26億,實際上該基金的2011年的募集很大程度上利用了2010年的資源股炒作行情,但2011年成立後至2020年,9年時間內該基金的規模只剩下1.36億。截止目前,這隻資源主題指數基金在歷經9年的投資運行後,累計虧損幅度已經達到37%。

“這些基金原本都是追資源股的風口,結果發在風口快結束了,等到科技股行情來了,基民誰還願意持有這樣的基金。”華南地區的一位私募人士直言,基金公司發行產品的擇時更像是散戶。

而今,雖然科技股長期趨勢向好,但基金公司在科技股拉昇12個月、暴漲數倍後,才於次年密集推出科技主題基金,亦說明公募基金的投資運營仍然具有很強的投機性,似乎還停留在十年前公募基金的運營水平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