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是“小三阳”,可以打乙肝预防针吗?我打过乙肝疫苗,但没有产生抵抗力,还要再打吗?我打了乙肝疫苗,产生了抵抗力,但最近查二对半,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不高,要打加强针吗?我家人有得乙肝的,在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乙肝“两对半”,要怎么才看得懂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乙肝和乙肝的防治知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几十年来,乙肝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全球感染乙肝或丙肝的人数已超过3.25亿,每年约有134万人因此丧生。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人,得到治疗的仅有200万人,不足总数的1/10。

可以说,乙肝患者就在我们身边。特别是80年代以前出生的国人感染机率非常高,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受影响。不过,在我们这个时代,乙肝的传播能够被有效地控制,检测手段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方便,治疗药物也越来越便宜,但彻底祛除体内的乙肝病毒还难以实现,对于后期病情转归为肝硬化或肝癌也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对于乙肝,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一.乙肝的传播

1、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现在可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都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之一。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因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其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因此,家人或朋友如果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时最好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乙肝两对半代表的意义

几种需要注意的检验结果:

(1)大三阳:①③⑤项阳性,有两种可能:①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②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提示体内病毒复制较活跃,传染性强。

(2)小三阳:①④⑤项阳性,有两种可能:①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②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这种情况危害长期持续易癌变。

(3)大二阳:①③项阳性,有两种情况:①早期乙肝病毒感染;②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这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需及时治疗,有恶变的可能性;

(4)小二阳:①⑤项阳性,有两种情况:①乙肝病毒感染急性期;②乙肝病毒感染慢性期,传染性弱。这也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向大三阳或小三阳转变的可能,不得随意停药,以免病情反跳或出现病毒变异。

(5)仅①②/①②⑤项阳性,有两种情况:①乙肝亚临床感染早期;②不同亚型乙肝病毒二次感染。

(6)仅②③/②③⑤/①②④/①②③⑤项阳性,提示乙肝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感染。

(7)仅③/③⑤项阳性,提示乙肝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8)仅②⑤项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身体健康,但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HBV-DNA 阳性,需考虑病毒变异可能性,仍需继续治疗。

大三阳和小三阳都不代表病情轻重,具体肝损害程度需要结合肝功能、HBV-DNA评定;

小三阳和小二阳容易造成肝炎变异,导致肝硬化,需定期复查HBV-DNA ;

评价乙肝病毒感染的转归是否为良性,需要动态观察乙肝两对半;

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需咨询专科医师。

1.HBV-DNA 用于检测乙肝病毒复制量的指标。

常写作5.37+04E的形式,提示病毒复制量为5.37*10^4,一般小于500为正常,指数越大提示病毒复制越活跃。

2.肝功能 用于评定有无肝功能损害及损害的程度。

三.乙肝的预防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禁止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2、禁止在非正规单位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进行创伤性操作,如洁牙、纹身、打耳洞等;

3、使用注射器时,应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共用注射器;

4、禁止使用未经严格检测的血制品和输血;

5、杜绝无保护的性行为;

6、对于高危人群提前预防性接种乙肝疫苗,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查,若按0、1、6个月方案全程接种未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的,可以再行0、1、6个月方案接种一个周期,以期产生效果;对于接种过乙肝疫苗并曾经产生了有效保护性抗体的人员,如果出现HBsAb滴度明显下降(<10),可打一次加强预防针;如果是本来就有乙肝病毒携带(例如大、小三阳者),再打乙肝疫苗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当然,注射了乙肝疫苗也不用担心会产生什么危害。

四.乙肝的生活调摄

1.对于自身阴性但家庭成员感染有乙肝病毒的,通过掌握乙肝病毒传播知识及做好安全防护是完全可以规避感染风险的,无需太过忧心。若母亲感染乙肝,新生儿需在出生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其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需尽早注射乙肝疫苗;皮肤破损或溃疡时避免感染者体液,条件允许的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

2.对于乙肝感染者,①要避免酗酒、熬夜、过度劳累、服用肝损药物、情绪紧张、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充足休息,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②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HBV-DNA、肝功能,动态监测肝脏功能;③尤其警惕不明原因的恶心、乏力、畏食、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④对于肝炎活动期,遵医嘱予抗病毒、保肝护肝等药物。具体的停药时间、护肝类的保健品、民间偏方、中药等需咨询专科医生后执行。

总之,乙肝的防治并不难,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倡议是争取在2030年以前,把乙肝彻底消灭,就象丙肝以前比乙肝难治得多,现在却可以根治一样,我们期待着乙肝特效药早日出现!也希望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好乙肝的自我防患工作!

(作者:葛来安 江西省中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