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在電影裏創造故事~

今天電影界最大的熱點,莫過於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而這其中,最大的關注焦點,非《少年的你》莫屬。

首先看一下今年的金像獎最終獲獎名單:

《少年的你》真的是太顯眼了,一口氣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最佳編劇、最佳服裝造型設計七項大獎,成爲最大贏家。

而更讓人咂舌的是,名單公佈之前,《少年的你》就獨佔12項提名。

這樣算下來,超過58%的中獎率,堪稱神級光環加持。

其實,《少年的你》成爲熱門,有幾個現實原因:

1、從香港電影現狀來看,影響力式微。

似乎已經很難看到早期香港電影繁榮的景象,近幾年來也鮮少有純正的港片在華語觀衆羣體中引發大的關注(其實有,只是沒有在大陸上映)。

而隨着兩岸三地影視行業在資本的融合下進行重構,原本帶着明顯香港、臺灣地區的創作者標籤,也漸漸失去了獨有的特色。

就像我們很難界定《少年的你》《葉問4》這樣的片子,到底有多少港片的影子,可以說,《少年的你》基本沒有(儘管他們的主創人員大多數都有香港標籤)。

2、《少年的你》自帶熱門屬性。

從去年上映一直到今天,《少年的你》從來不缺少關注度和討論度。

一方面,這部片子在展現內地高中羣體青春陣痛的話題上,非常接地氣,沒有了狗血青春電影的樣子之後,看起來就是那麼容易被接受。

另一方面,男女主易烊千璽、周冬雨在片中的演技備受認可,周冬雨自不必說,加上之前的臺灣金馬獎影后,周冬雨已經是雙料影后了,而易烊千璽在片中的演技,讓他徹底甩開TFboys稚嫩的外形與小鮮肉的尷尬標籤,直接躋身演技派新生代演員行列。

而這兩個人的觀衆影響力(俗稱流量)是不容小覷的。

第一個現實原因,其實就是行業的更新換代問題。

香港電影的衰落,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從21世紀初一直到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一些老一輩從業者苦苦支撐。

從這份獲獎名單中也可以看出來,其實今年的金像獎競爭並不激烈,而且真正帶給觀衆熟知度的少之又少。

同時,與《少年的你》一同競爭的,大多數都是像《葉問4》《掃毒2》這樣的老幹部電影。

其中不乏古天樂、郭富城、鄭秀文、萬梓良、張達明、蔡卓妍、鮑起靜、鄭兆強等港片前輩演員,這就與第二個現實原因形成鮮明對比。

而《少年的你》看起來太嫩了,但嫩得如此強勁。

易烊千璽,2000出生。

周冬雨,1992年出生。

這兩個年輕演員,就是前幾天衆人口中的後浪,電影界的後浪。

只是,在金像獎這個舞臺,這羣后浪看起來略顯單薄,也沒有何冰老師激情澎湃演講中的奔湧之勢。

易烊千璽和周冬雨都是在實戰中打出自己的一片演技天地,然而,這些年來,電影界的後浪一朵朵,卻並不是每一個都能打。

與易烊千璽組隊出道,開創了00後粉絲經濟王者的TFboys另外兩位成員,目前爲止沒有拿得出手的影視作品。

而同樣屬於謀女郎的倪妮,也在近幾年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演員方向,她的發展,較之周冬雨已經落後很多,更不用說章子怡、鞏俐等更早的前輩了。

這些年來,後浪們亮相的頻率很高,和易烊千璽一樣從歌手組合出道的不在少數,但是多數都屬於曇花一現,沒等到轉型成演員,就已經死在沙灘上,或者轉型去做了其他流量變現的事情了。

更多的,是始終活在流量的幻覺裏無法自拔。

而像周冬雨這樣,紮紮實實從演員做起,然後走科班學習出身的人,也有。

每一年的北影、中戲、中傳招生,似乎都是影視界的大新聞,大多數人會關注其中一些早已成名的人,當然也會留意一些氣質、顏值上佳的人,預測他們的未來星途。

周冬雨如此,吳磊如此,劉昊然、張一山、楊紫、張子楓、關曉彤亦是如此。。。

如此種種的有很多,這些揹負着希望(不管是行業的希望,還是金錢的希望)的未來之星,似乎走得比前浪們更加艱難。

就像前幾天上線的網大《倩女幽魂:人間情》中的男女主,一方面承受着翻拍作品的觀衆議論,另一方面也必須直視自身尚需打磨的演技。

不過,演員這一行,從來就沒有輕輕鬆鬆,這些年的流量明星們,鹿晗已經陷入沉寂,楊洋、迪麗熱巴、李易峯、吳亦凡、肖戰們正在苦苦掙扎,而靠選秀出道的蔡徐坤、範丞丞、陳立農們依然在試探前路。

明星這行,從來都是有代溝的,而且更新換代隨着近幾年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如今我們正處於前浪們結婚生娃、離婚撕X、狗血出軌、社交瘋魔,而後浪們一部分尋求事業突破,一部分不積跬步的疊加狀態。

其實,正如B站的年輕人很反感那部號稱拍給年輕人看的宣傳片《後浪》中,把自己稱作後浪一樣,演員們也並不希望有人稱自己爲後浪。

長江後浪推前浪,連着說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是單獨說一個後浪,其實味道就變了。

他們只想活下去,然後活得更光鮮更好,至於前浪什麼時候死在沙灘上,不是他們在乎的,也最好別把他們與這個逐浪的過程掛上鉤。

我記得導演界當年也面臨過代際更替後繼無人的狀態,似乎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如今已經沒有人重點提第七代導演的說法了。

而那羣被稱爲不聽話的第六代導演們,也終於漸漸與世界和解,這一路走了20年。

其實,當時的第六代導演們,沒有人想要當什麼第五代導演的接班人。他們滿腦子想的就是自由、藝術、理想。

出走半生,歸來發現後繼之人已經是新生代導演,他們不再是電影學院爲主導,而主要是一些小衆電影青年,或者是資深演員跨界。

也是他們,帶領着中國電影在過去幾年逐漸找回華語電影的信心,讓逐漸被好萊塢電影吞併的市場逐年回暖。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從香港到內地,他的電影看不出地區的影子,他也是後浪,帶着易烊千璽、周冬雨這樣的後浪們,試圖創造華語電影的輝煌。

哪怕星星之火,我們也要繼續支持吧。這大概纔是後浪們真正想要的,前提是,後浪們請勇敢奔湧吧。

-END-

關注我,一起探索更多電影吧!

喜歡的話,記得小手點一下擴散出去哦~

更多影評:娛觀(smshe18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