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杜絕山珍海味,管住嘴依然是健康的關鍵

病從口入:野味不僅僅來自山川河流,也應當包括海洋

【祖龍漢】

前言:我認爲,野生動物的保護,也應當包括魚。

今天看到疫情的發展。不由得感嘆,一少部分有錢人喫山珍海味,卻連累大多數窮人跟着受罪。

世界疫情不樂觀的當下,我們雖然走出了疫情的漩渦,但依然大意不得。

病從口入,這句老祖宗的俗話,在今天,依然有效。

如果說,從這次慘痛教訓之後,我們所有的國民,不管有錢沒錢,都能管住嘴,不喫野生動物,就喫馴養的肉類,本國生產的大米和蔬菜。那豈不是很美好。

所謂野味,其實就是老百姓俗話中說的山珍海味。

而我們今天禁食野味,其實也就禁食了山珍。

很多老百姓世代是靠山喫山,靠水喫水。這次疫情都跟着更改了很多生活方式。長江十年禁魚。就連釣魚,也只能一人一杆,早多有兩個鉤。

所以說,這次山珍是妥妥的保護好了,野味再也沒有人敢喫了。

然而千防萬防,卻少防了大海的野味。那就是海鮮。

很小的時候,我就看到報紙上寫,我們要保護海洋資源,一直到現在我們看到還是在宣傳要保護海洋資源。

總是看到報紙上說照這樣捕撈下去,我們幾十年後就可能沒有海鮮可以喫了。

但是這兩天疫情的反覆,我看新聞上說已經波及三個省了。

源頭就是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驗出了病毒。然後是兩天確診出幾十人的的案例。

從武漢的海鮮市場,到北京的海鮮市場。

完全證明了一點,那就是病從口入。

我個人認爲,海鮮也是野味的一種。如果沒有人貪那三文魚的美味,不去進口。或者不去貪這三文魚的美味,硬是在疫情期間不去喫這個生魚片。這事兒壓根兒就不會發生。

喫,一切源於喫,源於口腹之慾。

山珍海味,現如今一般人喫不起,都在拼着命擺地攤賺錢養家呢。有幾個人喫得起海味生魚片的?

況且還是進口的生魚片。

我在網絡上看到連帶着好多市場其他蔬菜也跟着受累。大好的上海青,小白菜,青芹,都要銷燬了。

相對比進口三文魚的珍貴,像極了有錢人的食慾連累普通人民的受罪。

病從口入,是老祖宗對我們教導。

從非典到新冠,都與喫有關。

都發自食物市場,與山珍與海鮮有關聯。

我認爲,在當下情況下,食物的安全非常重要。野味的範圍不僅只是在山上和草叢,更應當延伸到大海。

畢竟大海佔着地球絕大多數的面積。

也許三文魚本來不帶病毒,而然發現在進口三文魚肉的案板上。在獲得這個海鮮野味的過程中,沾染了病毒。

喫國產魚肉,喫國產的食物,保證食物的安全,在此時顯得非常重要。

不喫進口三文魚,我們不會餓,也不會瘦,更不會有病。

把病從口入的防備,落到實處。凡不是人工飼養的馴化的肉類食物,我們在此其間一根不要喫。此時不管是來自大海,還是來自山林。能不喫就不要喫。

慘痛的教訓,讓我們必須管住自己的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