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传诚:有点类似于这样的木船,比这高一些。

王念时:照片上的好象是麻阳船。三层楼,那岂不是庞然大物?

沈传诚:对头,在那时就是个庞然大物。

王念时:邮划子没见过,是不是和渔划子一样带顶棚的?

沈传诚: 邮划子是有顶棚的,专门运送包裹邮件。开始是人工划子,双桨。后来是汽划子,机动的。

李明义:不叫邮划子,叫信划子。经由水路运送时,则是由一种被称为“信划子”(post-boats)的小型木船运送。重要的文件、现金、汇票等都要放进锡包内。

沈传诚:我们小时候就把它叫作邮划子。信划子可能是官名吧。

王念时:明义兄,信划子是译音还是宜昌话?

李明义:传诚兄,宜昌邮政志里面也叫信划子;念时兄,是宜昌话。

王念时:刚刚有其他的朋友惊讶,现在还有人记得邮划子。

沈传诚:邮划子可能是民间叫法。我是长江边生,长江边长大的,对柏木船情有独钟,所以印象较深。

王念时:有道理,比如我写划划子,立马就有人告诉我,宜昌话说的是推划子。@行者 小时候跟一个大哥哥在中水门下面爬上船,可以从一个挨一个的木船上一直走到江心,印象深刻极了。

李明义:我记错了,邮政志里叫邮划也称邮艇!大点的邮划叫拦水划子。

王志敏:邮划子在清末都有了,属邮政代办所管理。邮艇是民国之后才有。

王念时:还想问一点,以前的邮路分水路和陆路,是水路在先还是陆路在先?

李明义:陆路在先,叫步班邮路。

沈传诚:念时兄,是的,那叫“过挡”。明义兄 邮艇听说过。应该是陆路,从有驿站起,大概就是邮政的雏形了。

李明义:我小时候经常在挡里钓鱼。

王念时:传诚兄 你真的很能带来惊喜的,过档有多少年没听说过了。

王志敏:水路与陆路(旱路)差不多同时存在。水路只走沿江,陆路遍布各非临江集镇与乡村。各县都有邮政志。

罗洪波:邮划子,即邮艇,称栏水划子,乘25人;小型的叫“辨子”,乘15~20人;1人在后舱手推双浆称作“双飞燕”。宜昌沙坝广阔,枯水季轮船泊于江心,客货需要木划子接送到岸,这种接送形式称作“递漂”或“漂递”。这种划子由一人摇橹,宜昌“摇橹歌”由此产生。这种递漂划子,宜昌叫“漂子”……

王念时:给大家看看。

沈传诚:洪波兄 你说的递漂就是驳运业,可能是专业术语了。过去划业和驳业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行当。解放后,宜昌市把划业和驳业组合在一起成立了宜昌市划驳大队。

罗洪波:是的,宜昌划驳业前生。

刘思沪(发出一段水鸟视频)

王志敏:思沪兄,这视频好。

沈传诚:这是正宗的水划子。

李明义:念时兄,脚划子过江后停靠在二郎庙,大一点的渡船停靠在安安庙。

王念时: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老爹是水产大队的,渔划子在三江,我还坐过他家的渔划子去对河,不过那个时候,渔划子已装了柴油机。

罗洪波:宜昌江上渔划子产业庞大,历史上有“起汕”渔俗”。西坝三江是主力军。另外还有大公桥、王家河、临江坪等多处。大公桥的八合塘、王家河的存鱼湖(已填埋建江山风华别墅区),龙盘湖血防水库等都是属水产的。

李明义:我记得是“出汕”,意思是鱼来了。

罗洪波:是这个意思。很古老的宜昌渔俗。现在消失了。

李明义:渔民都住在十里红村,即天主教的崇正书院一带。

罗洪波:原来那里遍开鱼馆子还是有来头的。

李明义:刀哥好,我们在讨论划业的故事,我记得你有划业的布标吧,发上来看哈!

孙波:才上网,群里真热闹,宜昌市划业。

李明义:谢谢刀哥!你的宝贝真多啊!

【此后话题转到鼓楼街、电池厂、太平街、豫章书院去了】(202004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