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躺在床上,百无聊赖地打开了朋友圈。

从一众微商广告和晒旅游照片的消息里刷过去,一条来自徐丹的朋友圈引起了她的注意。

徐丹是她的初中同学,上学时两人就不对付,后来工作了,更是时不时在心里暗自与对方比较。

朋友圈里,徐丹发了张照片,装在果盘里红艳艳的樱桃和粉红色的荔枝,配字是:

“老公对我真好,知道孕妇嘴馋,不等我开口就主动买了车厘子和妃子笑回来,爱你~”

后面还跟着一个爱心的表情。

想到昨晚自己想吃披萨,老公陈泽还嚷嚷着太贵,李珊珊酸得满心冒泡泡。

李珊珊和陈泽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回家乡工作,两年了感情还没着落,便在之前同学的牵线下走到了一起。

两方父母年纪都不小了,眼看感情稳定下来,很快就结了婚。

大学毕业后,考虑到父母年迈,陈泽回到了县城老家。为求稳定,他还拒绝同学共同创业的邀请,入职了一家月薪3000的国企。朝九晚五,生活惬意。

为了回报父母,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陈泽每个月都要拿1000块工资给母亲。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婚后。

孝敬父母是大事,李珊珊原本也觉得没什么。

可之前怀孕三个月时,她被裁员,想找工作,却被婆婆劝阻,让她安心在家养胎,等孩子出生后再工作。

如今对比徐丹的惬意和自己捉襟见肘的生活,她心里忽然难受起来。

晚上陈泽下班回家,带了一个楼下小店买的“武大郎”炊饼。他把饼递给李珊珊:

“披萨买不起,就吃我们中国馅饼吧,趁热吃,凉了对胃不好。”

李珊珊看了一眼那软塌塌的炊饼,越发觉得没有胃口。

“你过来,我跟你说件正事。”李珊珊拍拍身边的沙发,看着陈泽落座。

“你每个月给妈的那1000块钱,能不给了吗?我现在怀孕没工作,孩子又马上要出生了,总得先顾好我们一家三口吧?”

陈泽一听,马上拉下了脸。

毕竟这1000块钱的规矩,是他两年前刚工作时就和父母定好的,如今骤然更改,万一影响到父母的生活可怎么办?

然而李珊珊再三催促,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找到父母。

听完他的话,母亲有些不高兴:

“不给了?是你老婆说的吧?果然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不是,是我自己的想法。”陈泽赶紧说,“毕竟珊珊现在怀着孕,孩子也快出生了,我总得给以后攒点钱。”

母亲听完,笑了起来:“不用你攒,我和你爸早就替你攒好了。”

看着陈泽意外的神情,她起身回卧室拿来一张银行卡:

“一开始你每个月给的钱,我们都没动过,都给你攒着呢。我和你爸又不是非要你的钱,还不是怕你们年轻人手太松,乱花钱,耽误了我孙子?”

“那,那这钱……”陈泽试探着问。没得到个明确的结果,他不知道回去怎么跟李珊珊交差。

“你不用操心了,这1000块钱,你以后还是照给。但是孩子出生以后的一切花销啊,我和你爸都包了。”

陈泽回到家,把母亲的意思说了一下,李珊珊马上不高兴了。

“你每个月给爸妈一千,然后爸妈来负责孩子的支出?”

她翻来覆去咀嚼着这句话,心里觉得不对劲,“我现在没工作,手里没钱,要给孩子买个什么,岂不是都得问你爸妈要钱?”

陈泽被那个“你爸妈”刺了一下,话里带了些情绪出来:“什么你我的,那是咱爸妈!再说了,他们这么疼孙子,你要钱还能不给?”

这当然不是给不给钱的问题。李珊珊知道陈泽一个男人理解不了这种事,只能换个说法:

“你把钱给爸妈,爸妈再给我,这么过两遍不麻烦吗?再说了,你要是真的想孝敬爸妈,让他们来给孩子花钱,你觉得合适吗?”

陈泽低头思索,李珊珊满心期待地望着他。片刻后,陈泽摇摇头:

“不妥,我都答应我妈了,这事老两口都没意见,就这么定了。要是钱不够,我爸妈还能帮着贴补点。”

他倒把账算得明白!

李珊珊叹气,千说万说,还不是因为钱太少。当初她答应嫁给陈泽,也是瞧着国企稳定,旱涝保收。

万万没想到,这样低廉的稳定,在生活的重担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四个月后,儿子陈子扬出生,公婆麻利地收拾东西从老家搬了过来。出院后,婆婆大手一挥,语气坚决:“你安安心心在家坐月子,子扬的事不用你操心!”

李珊珊看着婆婆抱着小子扬晃晃悠悠,笑得合不拢嘴,连忙心惊胆战地提醒:“妈,孩子刚出生,不能这么颠着他,对以后发育不好。”

婆婆嘴巴一瘪,不高兴地扫了她一眼:

“多读两页书就觉得自己是专家啦?

我就这么带的,陈泽不还是健健康康地长大了,还念了大学。怎么放你身上就这么多事?”

李珊珊无言以对。

她身材瘦弱,勉强喂了大半个月母乳就再也没有奶水。婆婆连着三天炖了猪蹄黄豆汤,拿到她床头:

“快喝,下奶的!你这当妈的起码要喂他一年,不然影响我孙子身体。”

猪蹄黄豆汤油腻腻地反着光,还不放盐。

李珊珊勉强喝了大半,转头就扒着马桶吐了个干净。

婆婆站在客厅看着,脸色很难看。

还是陈泽见她喝一次吐一次,实在看不下去了,跟父母好说歹说,才没有再逼着她母乳喂养。

“妈,还是买奶粉回来给子扬喝吧?”

手里没钱,李珊珊底气不足,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我有个同学在澳洲,说能帮我们免代购费带两罐回来。”

“什么澳洲,你们年轻人都是这样,看国外就觉得什么都好。”

李珊珊有些无奈:“买国产的也行。妈要是不方便,把钱给我,我去网上买。”

“买什么奶粉啊,你没看新闻报道,那东西都不健康,里面好多添加剂、防腐剂啥的。”

婆婆一脸嫌弃,“我已经找人给子扬订了鲜牛奶,每天早上按时送上门,你不用操心了。”

小孩子太小,肠胃娇嫩,子扬喝了几天鲜牛奶,某天夜里忽然开始上吐下泻。

陈泽出差在外,李珊珊吓得魂都快飞了,连夜把孩子抱去了医院。

医生诊断后,语气中带着不满:

“还不满一岁的婴儿怎么能喝鲜牛奶?消化都消化不了,你们大人也太不上心了。”

婆婆听了,小声嘀咕:“还不是因为他有个没用的妈,不能给喂母乳,才给他喝牛奶。”

虽然声音小,但李珊珊听得一清二楚。她心里委屈得要命,但却碍于在医院不好发作,只能暂时忍耐下来。

小子扬出院后,陈泽也回来了,婆婆第一时间迎上去和他说了子扬生病的事,话里话外都是责怪李珊珊不争气,害得自己孙子受了罪。

“别人家孩子都是妈奶大的,怎么就她不行?连喂奶都做不到,算什么妈?”

李珊珊在卧室里听着,忍无可忍,冲出来,头一次对婆婆发了火:

“现在那么多孩子都是喝奶粉长大的,怎么就我儿子不行?奶粉都不说了,你连尿不湿都要用旧衣服做!今天我把话撂在这儿,你必须给子扬买奶粉,还有纸尿裤!”

婆婆毫不客气:“就你毛病多!陈泽就是用尿布长大的,怎么没事?”

两人互不相让,大吵起来。陈泽站在中间一脸为难。他看了看满脸怒火的母亲,终究还是选择了让妻子退让。

“好了好了,奶粉我明天去买。至于尿不湿,旧衣服用着还软,就不要买纸尿裤了。”

他给李珊珊使了个眼色,“珊珊,跟妈道歉,别忘了子扬一直是谁养的。”

气氛凝固许久,李珊珊终究还是先道了歉。婆婆冷哼一声,抱着孩子回了卧室。

李珊珊心里很清楚,她一直都没有赢过。

转眼间,子扬一岁了。

这一年里,陈泽涨了一次工资,便把每个月给父母的钱从1000涨到了1500。

李珊珊明里暗里跟他提过好几次钱的事,他却有些不能理解。

“我妈帮忙带孩子,不好吗?大事小事都不用我们操心。要是他们不帮忙,我下班回家还要帮着看孩子,本来在公司都累了一天了。”

显然,婆婆对子扬的照顾让他心安理得当起了甩手掌柜。

李珊珊眼圈发红,忍不住掉了眼泪:

“你只管自己轻松,考虑过我吗!前两天我想给子扬买个玩具车,上星期想给子扬买件衣服,这些都要找妈要钱——难道我没有照顾自己儿子的权利吗?”

陈泽很烦她每次都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语气越发不耐烦:“谁说你没有了?难道你哪次要钱我妈没有给你?你别再没事找事了!”

他起身走出卧室,重重地甩上了门。李珊珊坐在床上,望着紧闭的卧室门,眼泪无声地流淌。

因为手里没钱,她在公婆面前和儿子的教育里越发人微言轻,整个人都没什么存在感。

从上个月开始,她慢慢有了产后抑郁症的倾向,每次路过窗台,都有种想跳下去的冲动。

第二天下午,李珊珊拿着从网上下载的英语启蒙课给子扬听,却被婆婆制止。她抱起小子扬就要往门外走,嘴里还阴阳怪气地说着:

“子扬才这么大,也不知道你整天给他放那些鸟语干什么?”

李珊珊试图耐心解释:“妈,这是给孩子的学前启蒙课,等子扬上了幼儿园,就能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东西了。”

“李珊珊,你别整这些五迷三道的歪理。陈泽小时候也没听过这些鸟语,不是照样上大学?”

婆婆语气里的讥讽像把刀一样刺向她的心脏,李珊珊觉得有根一直绷着的弦终于断了。

她站起身,冲着婆婆大吼:

“够了!你总是拿陈泽小时候的事来比,时代都不一样了,这些事能一样吗?现在的教育哪个不是从小孩抓起的,难道你要让子扬输在起跑线上?你口口声声说爱孙子,我看你就是故意想害他!”

“砰”地一声,房门被猛然推开,陈泽大步跨到李珊珊面前,抬手给了她一巴掌。

“李珊珊,你怎么这么跟我妈说话!”

渐渐清晰起来的钝痛像一块烧红的烙铁贴上脸颊,李珊珊看着面前一脸愤慨的丈夫,终于心灰意冷。

她转身回卧室,随便收拾了几件衣服和子扬的奶瓶、奶粉,从婆婆手里抢过孩子,径直冲下了楼。

身后隐约传来婆婆的声音:“别追,让她走!这种不孝的儿媳妇,还想反了天不成?”

李珊珊在娘家住了一个礼拜。

陈泽原本以为她会很快回心转意,没想到左等右等,他只等来了李珊珊一周后发来的离婚协议:

“有空签个字,我们去民政局办手续。”

母亲也催陈泽:“一周没见到子扬,我都想他了。你赶紧去李珊珊家,把我孙子抱回来。”

陈泽也有些后悔的。他在微信上给李珊珊道歉,说自己不该冲动之下打人,保证以后不再犯,希望李珊珊能原谅他。

李珊珊一直没回复,陈泽等得不耐烦了,直接打电话过去,才发现自己的号码已经被拉黑了。

而他上门去找了好几次,李珊珊始终避而不见,只让岳母传话,让他好好反思自己的错误。

回到家,陈泽看着一室冷清,又疲惫又不解。

他实在想不明白,都道过歉了,他到底错哪儿了?

有书君说

俗话说: “人不得全,瓜不得圆。”

陈泽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一方面,每月拿出1000元给父母,能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还能换来父母的照顾: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孩子。

但想法和现实之间,相隔千山万水,稍有不慎便会适得其反。

“我月薪3000给我妈1000,老婆不同意,请问我错了吗?”

陈泽的困惑,与其说是该不该给父母1000元,不如说是婚后该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好的婚姻、好的家庭关系,不仅需要家人之间彼此体谅,更需要掌握好相处之时的分寸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