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有多必需呢?在我國廣袤的東北平原,那裏的人管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都叫“老鐵”……

冷笑話結束,言歸正傳,鐵是所有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乏的一種。據估計全球約有5-10億人不同程度的缺鐵。孕婦更是鐵缺乏的高發人羣,我國中、晚期孕婦鐵缺乏率達50%。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6-18歲城市男女缺鐵性貧血檢出率分別爲18.4%、19.9%,鄉村爲21.7%、22.4%。足見鐵缺乏現象非常普遍。

這是爲什麼呢?其實缺鐵和缺對象,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總結起來就三點:1.存款不夠;2.條件太高;3.滿足不了需求。

1.存款不夠人體內的鐵總量約爲4~5g,按照存在形式可以分成以血紅蛋白爲代表的“功能性鐵”和存儲在於肝、脾等內臟骨骼中的“貯存鐵”。功能性鐵在人體中不斷髮揮着各種重要的生理作用,就像球場上的運動員。貯存鐵則儲存在器官中,相當於候補隊員。

以功能性的血紅蛋白爲例,它可以佔到人體鐵總量的60%~75%。而貯存鐵的比例只有25%~30%。就這麼點存款,一旦沒了工資(吸收的不夠),或者花多了(人體需要的變多),就很容易造成各種問題。

2.條件太高人體對於鐵的吸收條件,可是出了名的挑剔。在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很低,大米1%、黑豆3%、萵苣4%、麪粉5%……動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還算比較高(15%~20%),魚爲11%、動物肉、肝22%。

現在說說各種限制條件。比如1.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植酸、草酸、多酚類化合物等都可以影響鐵的吸收;2.食物中鐵與鋅的比例不當,也可影響鐵的吸收;3.蛋類中的一種蛋白質軟黃高磷蛋白,也可干擾鐵的吸收(導致蛋中鐵的吸收率僅有3%);4.牛奶竟然是一種貧鐵食物;5.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等疾病也可導致鐵缺乏.……總之人們的補鐵之路上好像總有各種妖魔鬼怪,阻攔人們吸收鐵。

3.滿足不了需求正常情況下,人體鐵的吸收和排泄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中,每天大約1mg。一旦身體對鐵的需求量增高,則很有可能造成鐵缺乏,甚至缺鐵性貧血。比如女性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準媽媽、要哺乳的媽媽、孩子生長發育、人體大量失血……女性比男性容易缺鐵的原因可見一斑。

如何補鐵需要注意的是,鐵的化學性質很活潑。過量補鐵到超出人體承載能力的話,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各種毒性反應。肝作爲貯存鐵的主要器官,肝鐵過多可能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瘤。

通過食物補鐵比較安全,可以通過食用動物肝臟、動物血、除禽肉、魚肉的方式補充鐵元素。孕婦等特殊人羣,補鐵請遵醫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