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創業板新規頒佈,創業板也開始實施註冊制。隨着科創板和創業板實施註冊制,A股全市場實施註冊制指日可待。

註冊制是A股的成年禮,爲什麼這麼說?

我們先來看看A股長期實施的“審批制”(或者叫“覈准制”,但實質上就是證監會主導的審批制)。中國考慮實施註冊制很長時間了,我記得至少討論了十幾年,但管理層一直猶猶豫豫、投鼠忌器,沒有實施註冊制。爲什麼不敢實施“註冊制”?我想原因是管理層覺得中國資本市場還不具備實施註冊制的條件。爲什麼這麼說?註冊制的核心是讓市場決定企業能否上市、以及上市之後的估值和定價。註冊制意味着只要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都可以上市,而且發行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海外成熟資本市場,幾乎都是實行註冊制的。但長期以來,A股和成熟資本市場相比,一直面臨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 中國散戶衆多,機構投資者發育不夠。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有沒有定價能力?中國曾經短暫實行過IPO市場化定價,但出現了電力股80倍市盈率發行的荒唐現象,因此社會意見很大,馬上就被叫停了,回到一刀切的固定市盈率發行。

第二, 配套的監管措施是否到位?這裏邊最核心的是兩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是否到位,以及對上市公司造假的查處力度是否足夠充分。

所以註冊制的幾個核心前提:機構投資者佔據主導地位,信息披露的高質量,以及對舞弊行爲的嚴厲打擊,長時間內在A股都不具備。因此管理層不敢貿然實施註冊制。

但長期實行“審批制”實施帶來的弊端也逐步暴露:

第一, 由於一刀切的IPO審批和發行條件,使得很多沒有盈利的高科技企業,BAT、美團這樣的公司,在審批制下很難在A股上市,只能遠走他鄉海外上市。這使得億萬A股投資者錯過了這些偉大企業的成長紅利。展望未來,中國在面臨中美全面競爭的大背景下,更需要讓自己的高科技公司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顯然審批制是無法實現這個目標的。

第二, 審批制下,監管部門往往把指數漲跌當作自己的主要KPI,而更應該加強的監管職能反而履職不到位。監管部門把IPO節奏當作調節指數的工具,一會兒上市條件非常寬鬆,一會兒又變得非常嚴(極低的過會率),有時還長期暫停IPO。政策朝令夕改,讓擬上市企業無所適從,很多企業家感慨能IPO成功簡直就是祖墳冒煙。可以說,審批制已經成爲“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最大障礙之一

第三, 審批制下,企業上市很難,很多優質資產被迫走上借殼上市之路,同時股票供給有限,使得A股歷來就有炒小、炒新、炒重組這樣的惡習,導致績差股股價長期虛高。股價長期虛高,又使得監管層投鼠忌器,不敢實施註冊制,因爲註冊制必然導致這些公司的股價暴跌,很多散戶將血本無歸。可以這樣說,審批制塑造了濃濃的“父愛主義”,但就像一個永遠不敢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的家長,最終受害的是孩子——我們的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長期的“呵護”,並沒有換來散戶的獲利,反而是散戶對投資價值、對投資風險的一無所知,長期熱衷於投機炒作,最終虧損零零。更有甚者,很多投資者一旦遇到股市大跌,就開罵政府,好像都是政府的錯,金融街在那個時候也經常戒備森嚴。這是多大的諷刺!

爲什麼這個時候開始實施註冊制,我想原因也很簡單:第一,中國目前的現狀,到了資本市場必須助力高科技企業發展的階段了,審批制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註冊制首先在科創板,然後在創業板實施;第二,機構投資者隊伍這些年不斷壯大,特別是外資機構不斷進入A股,市場的定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第三,經過2017年以來的結構性行情,績差股股價虛高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註冊制對市場的衝擊大幅度降低;第四,我們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質量,對造假舞弊行爲的查處能力,以及配套的退市制度安排等,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或改變——特別是新《證券法》的實施。

實施註冊制,是A股的成年禮,也就是說,政府將放手讓市場來決定誰可以上市、IPO如何定價等。註冊制是對政府大包大攬的“父愛主義”的告別,是A股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註冊制下,普通投資者應該怎麼辦?我們不能再指望監管部門幫我們把關,告訴我們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能不能買,應該以什麼價格買。因爲監管層不再對上市公司的質量負責,也不再規定上市公司的發行價格,他的最重要職責是——一旦發現誰造假,就狠狠處罰。沒有了監管層的“庇護”,我相信很多普通投資者會無所適從:爲什麼虧損股票也會上市?爲什麼這家公司發行價這麼高?爲什麼這家公司一上市業績就變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註冊制下,只要上市公司沒有造假,都是正常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市越來越容易,股票越來越不稀缺,投機炒作將越來越困難,但與此同時,好股票永遠稀缺,基本面將越來越重要。註冊制下,投資者將真正地要承擔起“買者自負”的責任,這對塑造良好的投資文化,促進資本市場的成熟發展,非常必要。註冊制這一步,不可避免會帶來陣痛,甚至有些投資者還會因不適應註冊制而被淘汰,但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必經的成年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