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獸按

5個月的“冰凍期”讓水果進口商和經銷商陷入了“苦日子”,但背後的影響或許還遠不如此。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825篇原創文章

山竹跌完荔枝跌,荔枝跌完火龍果跌,火龍果跌完埃及橙跌,沒想到“水果自由”的日子來的這麼快。

據商務部監測,6種水果在近期平均批發價格下降1.5%,其中西瓜、梨、香蕉、葡萄批發價格分別下降9.1%、1.9%、1%和0.4%。

不僅如此,多位產地果農向《靈獸》表示,今年水果品種的市場行情普遍不太好,芒果、荔枝等水果的價格跌入谷底,很多單品類水果價格甚至腰斬。

水果價格大幅度的降低,本以爲消費者會直接從“喫不起水果”實現到“水果自由”的跨度,但從市場來看,水果銷售的降幅也如價格一般一瀉千里,平均達到了15%左右,最大的跌幅甚至達到了40%。

爲什麼水果價格的降低,不但沒有刺激消費者,反而還將水果行情逼向“絕境”呢?

1

水果價格降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今年的這波水果價格猛降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位產地果農向《靈獸》舉了個例子,上個月楊梅剛上市時就被搶購一空,價格在15元到20元之間,這個對農民來說是比較可觀,但半個月後,南方大量的楊梅成熟入市,現在就賣到4元錢一斤。

據廣州江南水果批發市場的數據,去年市場每天可以消化60~80個集裝箱的進口橙子,反而在疫情後,橙子的銷量只有15個集裝箱左右,價格也幾乎降了50%。

透過此現象,印證了零售市場上一直存在的供求關係,即當商品供大於求時,價格就回落,而供小於求時,價格纔會上升,這一點無論在蔬菜、肉類,還是水果等產品上,都體現的愈發明顯。

而從5月開始,大量的同類水果產品湧入市場,已經超過購買者的需求量,進而出現滯銷現象,導致價格不斷下降。另外的一組數據也顯示,2020年1-4月,批發市場水果成交量共63.22萬噸,同比降低49.34%。

但產地水果並未減少,這樣就造成水果積壓,再加上更多品類、品種的水果到了豐收的時節,這些因素都倒逼批發商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促進銷售。

數據顯示,5種主要水果(富士、巨峯葡萄、香蕉、菠蘿、西瓜)的平均批發價格降到了5.76元/公斤,同比降低4.06%,但市場依然不是特別理想。

做生意有賠有賺,對比去年的水果市場則是另一番光景。

去年夏天,除了香蕉、菠蘿以外,其他水果紛紛大漲,少則漲幅20%-30%,多則40%-50%。

5毛錢一顆的小番茄,6塊錢一個的富士蘋果,半個麒麟西瓜要40塊錢,抖音上還有一個“跟風”小視頻,消費者拿着一顆車釐子也能在收銀臺稱重出幾塊錢的價格。

水果價格的上漲,更是拉動去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爲201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

一位水果行業內人士告訴《靈獸》,去年導致水果上漲的原因是,農村勞動力減少造成果樹種植減少、水果庫存偏低造成漲價。此外,一些商販惡意囤貨也造成了水果漲價。當然,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消費升級。

如此來看,今年水果降價並非的單純的供需關係影響,過去一年漲得太過兇猛,也是原因之一。

2

經濟、渠道分流等影響因素

其實,水果價格存在起伏是正常的現象。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水果生產價格指數呈現週期性波動,與坊間流傳的“一大兩小”農業週期基本吻合。

賺一年歇兩年是水果行業普遍狀態,但像今年這樣降勢如此兇猛,讓水果行業頗有些承受不住,也不能單純用週期性變化來解釋,而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眷顧”果業。

《靈獸》採訪多位產地果農,均表示最核心的影響就是疫情所致。

在疫情期間,因爲封路問題讓農民很難進行生產勞作,水果的種植和管理方面的勞動力匱乏延誤了農時,直接影響到後期的水果品質和產量,再加上交通管制,農資物料運輸並不及時,造成了“物資進不來,水果出不去”的兩難局面。

隨着疫情緩解,經濟回暖,本以爲水果市場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急需“回血”的果農和經銷商爭相壓低價格,以價換量的方式,無法改變果農虧本的局面,再加前文提到的滯銷、旺季等因素,讓水果價格一降再降,卻沒有帶來“喜人”的銷量,消費者的需求依舊處於疲軟。

另外,受到疫情影響,整個經濟形勢呈現下滑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58億元,同比名義下降16.2%。

而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的GDP同比下降了6.8%,這是1992年以來,中國經濟第一次出現季度性萎縮。

消費力不夠,主要原因還是消費者的口袋裏沒錢,這就倒逼消費觀念變爲“不是必須要買的東西儘量不買”,因此在提高生活質量品質風向標商品水果上,勢必都在減少花費,這讓滯銷的非剛需水果品類更加雪上加霜。

受到疫情影響水果內銷不行,但出口同樣遭受重創。

“東南亞各國因爲疫情的關係,收緊了進出口政策,國內的蘋果和梨出口量銳減,造成國內價格的下跌。” 一位水果業內人士告訴《靈獸》。

進入3月以後,國內開始正常復工,然而,國外疫情迅速蔓延,外部水果需求驟減,各國封城、封路等措施也打斷了正常貿易的鏈條,進口國裝卸、送貨、銷售等環節不暢,部分國家貿易流通體系陷入停滯,讓不少鏈條上的企業損失巨大。

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全年水果出口總量360.9萬噸,出口總額5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和14%。但今年,疫情一定會爲中國水果外貿企業接連帶來巨大的衝擊以及不確定的影響。

3

水果降價的後續影響

水果銷售下降,將會引起整個生鮮品類的銷售降幅,從而影響超市的業績。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超市是實體零售爲數不多保持銷售增長的業態,但從5月份開始增速迅速下降,《靈獸》採訪的多家零售企業,也均不同程度地表達了這個觀點,他們普遍擔憂未來的態勢。

“我們3月下旬就感覺到了水果銷量在下滑,大概在10%。”一家超市的採購負責人告訴《靈獸》,水果的採購和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不少果品還下降了。但消費者購買卻少了。

這也是有數據爲證的,國家統計局公佈的4月CPI中,鮮果價格下降了10.5%,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我國的水果進口總額爲31.6億美元,只增長了5%。

作爲進口水果的主流消費羣體,年輕白領終於看到了“進口水果自由”的這一天,可遺憾的是,錢包卻不自由了,而進口水果也是拉動超市生鮮品類銷售的重要角色。

“水果行情繼續這樣,將會造成大量水果滯銷,在業內形成一股水果價格戰。”一位超市採購告訴《靈獸》。

近些年,各種各樣的水果湧入市場,爲了搶佔先機水果紛紛降級,企業之間打起了價格戰,但市面上水果的出售價格卻間接決定着收購價格,對於果農來說,水果除了低價賣給收購商以外別無他法。

而如今水果降幅過高,造成產地商品的滯銷,連帶也將影響種植端。

另外,除了實體零售渠道,水果銷售大規模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各種社交平臺、拼團甚至用高頻、低價來吸引消費者,還有不少生鮮產品走進“網紅”直播間,以及產地直播等方式,讓實體水果渠道分流不少。

甚至有句話說,快手、抖音將成爲天價水果的終結者,果農通過直播售賣水果,產地直採價格,還是吸引不少不在乎品質的消費者。

也許拼團和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時令水果,幫助一部分果農和種植戶減少損失,但對於絕大多數的果農來說,卻還僅是管中窺豹。

而線上銷售水果品類,對其冷鏈系統的依賴性也特別強,不降低水果的損耗率,很難成爲水果銷售的主要渠道,況且目前國內的冷鏈物流條件和成本,也很難滿足需求。

與此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放開地攤經濟的下沉市場中,也將對水果價格造成新一輪的衝擊,由於地攤成本遠遠低於水果店和超市,所以價格也會降低。彼時,或許,能看到批發商和果農直接擺地攤兒賣貨,不再有中間商賺差價。

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內的水果市場經歷了長達5個月的“冰凍期”,市場的需求直線下滑,讓水果進口商和經銷商陷入了“苦日子”,但背後的影響或許還遠不如此。

正所謂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能夠倖免。(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