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由鋰電池引起的安全事故,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鋰電池產生的爆炸、起火。一臺帶有50度電的電動車如果完全失控起火,釋放出的能量高達1.8億焦耳,相當於43公斤TNT炸藥釋放的能量。鋰電池爲什麼會動不動就起火自燃?

05:04

鋰電池起火自燃的直接誘因是電池的熱失控,所謂熱失控,是指電池受各種刺激引發了內部短路,導致電池內部溫度升高上千度,易燃的電解液沸騰、噴出,接觸空氣後就會燃燒。

目前,電池內短路主要有三種誘因,機械失控、電化學失控以及溫度失控。

在機械失控中,最常見的就是電池受擠壓或者針刺發生破損,這會導致電池隔膜被刺穿,正負極板直接連通造成內部短路,放出巨大的熱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日深圳市發生的一起電動貨車追尾校車事故,追尾導致貨車的電池包被過度擠壓,發生大面積內短路,最終貨車被燒成了空殼。

如果電池佈局不合理,長時間使用後也會出現問題,當年使用三星SDI鋰電池的NOTE7,因爲留給電池的空間太小,外部負極板遭到擠壓變形出現短路,最終使得NOTE7發生了多起自燃事故。

電化學失控的原因有很多,電池質量不好就是一個重要誘因。還是這臺NOTE7,當SDI鋰電池出問題後,把產能都壓到ATL鋰電池上。急速地提升產能,導致這批電池的質量下降,電池內部負極銅板上粘附的碎屑和毛刺含量超標,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大量銅金屬的碎屑和毛刺混進電解液中,極易把隔膜戳穿,造成內部短路。

而在電動車上,過度充電和大電流快充就是誘發電化學失控的“罪魁禍首”。

當電動車使用了不合規的充電樁,充電樁有可能會輸出鋰電池無法承受的大電流,在電池內部,充電速度太快,會讓鋰離子在負極的表面形成像樹枝一樣的枝晶,這些枝晶像針尖一樣又細又硬,當枝晶生長到一定的長度,就會戳破隔膜誘發內短路。

不僅如此,充電樁不合規還有可能過度充電,當電池滿電後繼續充電,電池負極就會塞進更多的鋰離子,當超過負極的最大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坍塌,輕則造成電池鼓包,重則導致內部發生短路。近期在東莞發生的一起電動車起火事件,很有可能與過充和快充都有關係。

而要說到溫度失控,主要原因就是鋰電池非常怕熱,當鋰電池在高溫下進行充放電時,正負極片會和電解液發生額外的反應,放出氧氣和額外的熱量。多重熱量的衝擊,很容易造成隔膜的熔解,進而出現大面積短路。現在已經是夏季,很多電動車在烈日暴曬下充電,如果本身散熱不給力,很容易導致電池發生熱失控起火。

電池爆燃非常危險,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生命,因此汽車和手機廠家也想出了很多辦法來保護電池。

在手機這類3C電池領域,自從NOTE7發生爆炸後,使用的鋰電池基本都從鋰離子電池轉向了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將之前鋰電池中易燃的液態電解液換成了凝膠狀的電解液,更換之後即便是電池被戳破,最多就是鼓包,也不會發生爆燃。

而在電動車上面,由於凝膠狀的動力電池暫時達不到裝車要求,只能想辦法儘可能的保護好電池。

鋰電池怕被戳、被擠,那麼在電池包的外部就加上了防撞材料,底部抹上了防刮塗層。

鋰電池怕快充和過充,那就做好電池管理系統,實時控制充放電的電流,監控每一節電池的健康。

鋰電池還怕熱,那就爲鋰電池做一套液冷系統,保證夏天也不會過熱。

在最新的國家標準中,電動車鋰電池發生熱失控後,要做到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如果你乘坐的電動車不幸起火了,迅速捂住口鼻,想辦法抓緊下車,並離開電動車超過15m以上,不要企圖去滅火,你纔有機會在電池起火後絕地求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