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曾經的空調霸主“春蘭股份”發佈了2019年度的業績報告,從報告數據來看,春蘭股份的年度營業收入額僅有1.98億元,淨利潤爲2696萬元。

春蘭股份的營業收入主要分爲三大板塊,其中,第一大收入來源是空調相關製造業,年度營業收入爲8229.32萬元;房地產銷售則是第二大營業收入來源,年度營業收入額爲5808.24萬元;房產租賃則是第三大收入來源,年度營業收入額爲5570.32萬元。

從這份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春蘭股份的淨利潤主要來源於房地產銷售和房產收租。由此可以看出,這個曾續8年銷量全國第一,空調界“一哥”春蘭股份的空調製造業已經處於衰敗狀態。

臨危受命

春蘭的前身是江蘇泰州冷氣設備產,企業規模小但旗下業務橫跨了幾大領域,生產技術落後,生產品種類繁多,產量又小使得春蘭一度陷入破產的邊緣。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的陶建辛臨危受命,接過瀕臨破產的冷氣設備廠擔任廠長。

陶建辛判斷當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收入日漸增長時會想要購置家電來提升生活品質,屆時將迎來家電市場的春天,於是他大刀闊斧的砍掉30多個業務,相當於砍掉了企業60%的總營收,同時組建團隊專門研究空調市場,成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當時空調這個概念剛剛引入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被打開,超前的決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春蘭大力投入資金去研發新品,創新開發的速度快,以至於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春蘭空調的市場份額甚至高達了40%。

多元化發展拖垮主業

當時的春蘭在空調市場一度處於壟斷地位,春蘭對人民生活與家電市場的發展的影響就連今日的格力都無法與比擬。因爲春蘭賣出去的不僅僅是空調,更是讓春蘭的品牌形象紮根於大衆心中,春蘭在空調市場上的迅猛發展爲其之後的多元化擴張之路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在春蘭空調佔領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髮展得如火如荼之時,陶建辛卻認爲空調市場已處於飽和狀態,很快將走向末路。於是他不顧任何人的反對,開始了多元化發展,大張旗鼓地規劃企業的發展藍圖,將春蘭的業務慢慢延伸到家電領域,開始研發生產冰箱、電視、洗衣機等家電產品。

而後又向機動車領域大舉進發,斥20億元的巨資研發摩托車,很快就向市場中投入了“春蘭虎”、“春蘭豹”兩款型號摩托車,春蘭在機動車領域取得的成績依然亮眼,到了1999年春蘭摩托車一年銷售了9萬輛。接着春蘭又將大部分精力投入新能源領域,2002年一種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高能鎳電池被春蘭研製成功。

用它所製造的環保型綠色電動車,一次充電可行駛80多公里,反覆充電總行程高達12000多公里。但是由於向多元化發展沒能顧及主業發展,導致主業衰敗,春蘭的空調業務大幅萎縮,年銷售額逐年下降。

2005年在陶建辛的錯誤決策之下,春蘭股份出現了虧損,春蘭空調業務開始下滑,逐漸跌出行業前十名。直至2008年停牌前,春蘭連續三年虧損超過了5億元。

路在何方

據媒體報道,2019年春蘭共賣出空調6萬臺套,只能靠集團旗下房地產業務出售存量別墅續命。

就像木桶效應,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從家電業到汽車業,行業跨度極大,需要投入大量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多元化的擴張最終使春蘭作繭自縛。我們從近期的年報中可看出春蘭新增地產開發這一主營業務的決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還是無法阻止空調主業的沒落。

隨着新能源領域在中國的崛起,當年春蘭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取得了一定的回報,春蘭旗下的鎳氫電池已經佔領了國內50%的市場份額,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供應商。未來的春蘭會如何發展,是大力維持空調主業的發展還是主攻房地產行業又或者是往新能源領域發展還得看春蘭集團下一步的方針。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祕書長董芝也指出,“目前來看,已多年未向公衆披露企業戰略業務佈局的春蘭集團,經過十多年來的轉型升級,不僅確立空調、新能源等七大產業的發展方向,還在代表未來發展方向幾大新興產業上實現佈局。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春蘭集團正在實現‘鳳凰涅槃’,有望在國家‘十二五’期間獲得更大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