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空調行業的霸主,格力也是它的粉絲,現靠變賣別墅艱難度日

進入五一黃金週以來,各地的氣溫急劇上升,尤其是鄭州部分地區的溫度在5月3日就已經突破40度大關,夏天確實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成爲夏天避暑的神器,而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空調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很多企業都在功能性和實用性上下功夫,背後則凸顯出空調企業各自的研發能力。

現在提到空調,很多人首先都會想到董明珠的格力,有“鐵娘子”美譽的她,確實是格力崛起的一大功臣,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董明珠,格力的發展未必是順風順水的。其實在格力之前,有家空調企業曾是行業的霸主,銷售額常年穩居業內第一,就連格力都曾是它的粉絲,不過現如今,這家企業已經不復當年之勇,只能靠變賣自己的別墅艱難度日。

對於90後而言,春蘭空調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可是在老一輩的眼中,春蘭空調的巔峯時期不輸目前的格力。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73年,春蘭的第一臺空調就正式誕生,而後在1986年至1989年的三年之間,春蘭實現了騰飛,當時的年產量就達到10萬臺,產銷量、利稅均躍居全國空調業之首。

規模空前的市場份額,加上可觀的利潤,春蘭空調自此駛入快車道,用了不到4年時間,春蘭空調的年產量由10萬上升至50萬,尤其是在1994年,春蘭實現了年產量破百萬臺的目標,利潤達到驚人的7200萬。要知道那個時代“萬元戶”屈指可數,可想而知春蘭當時的成績有多麼傲人。恰在此時,格力的創始人朱江洪僅僅成立格力不到2年時間,跟春蘭空調相比,更像是一個“小作坊”,朱江洪也表示格力是春蘭的粉絲,一直在模仿着春蘭。

不過話說回來,每一個行業都沒有永遠的勝利者,更沒有永遠的失敗者,任何一項決策失誤,都可能將企業帶離發展正規,很不幸,春蘭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在1996年,春蘭開始盲目擴張,其業務不僅僅只侷限於空調,更是涵蓋了電動車、摩托車以及海外業務板塊,甚至重型卡車和除溼機都有過涉獵,這也是春蘭落敗的開始。

由於業務面覆蓋過於廣泛,春蘭的多元化發展道路進行得很不順利,在動力製造和洗滌機械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可想要收手已經來不及了。此後格力和美的等國產企業的崛起,讓春蘭錯失了最好的技術革新機遇,進一步壓縮了春蘭空調的生存空間,最後在2008年,春蘭空調經歷連續三年虧損5億的陣痛後,被迫停牌,當時的股價只有可憐的6元。

更重要的是,在最近的財報中,整個2019年,春蘭一共賣出6萬臺空調,而之前涉足的地產行業,已經成爲春蘭的救命稻草,通過2019年少量別墅的售賣,春蘭全年的地產收入只有0.58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數值兩年前分別爲3.26億以及2.4億,同比降幅也十分明顯,這也是春蘭面臨的巨大危機。

坦白講,春蘭落魄的今日的局面,其實挺讓人意外的,空調行業想逆襲格力和美的,似乎不太現實,而一旦賴以生存的地產項目消耗殆盡,那麼被兼併和最後破產將無法避免,一代霸主淪落至此真是令人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