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也稱“全真教”,它是道教旗下的一個主流教派,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受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影響,對於我們來說,“全真教”無疑是道教各教派中最出名的一個了。我們不但知道它的創始人是就大名鼎鼎的“中神通”王重陽,而且,就連王重陽門下的七個徒弟,也就是“全真七子”,我們也都能喊出他們的名字:馬鈺、丘處機、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

我們都熟悉“全真七子”的大名,不過,你知道嗎,這“全真七子”在後來,還創建了“七大門派”,而他們每一“子”,也都成爲了一派的開派祖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全真七子”所創建的“七大門派”都是什麼吧。

馬鈺——遇山派

馬鈺(丹陽子)是王重陽在山東傳道時,所收的第一個徒弟,他與“全真七子”中的另一“子”孫不二,是夫婦。其實,在一開始,馬鈺、孫不二夫婦是山東寧海一帶的大戶人家,家境十分殷實,所以他們並不大願意放棄家業去修道。不過,禁不住王重陽的百般感化,以及馬鈺夫婦自身的頓悟,最終,馬鈺和孫不二都投到了王重陽的門下,當了道士。王重陽沒有看錯,馬鈺就是爲“道”而生的,後來,馬鈺不但接替了王重陽,成爲“全真教”的第二代掌教,而且,他又自創一派,名曰“遇山派”。

丘處機——龍門派

在“全真七子”之中,丘處機(長春子)的名氣可謂是最大的,尤其是他在73歲高齡之時,還不遠萬里,面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殺救蒼生”,真可謂是多少人的救命恩人了。丘處機自幼父母雙亡,在飽嘗人間辛苦之後,19歲就開始出家學道了,而就在丘處機學道的第二年,也就是他20歲的時候,他遇到了王重陽,於是,他就成爲了王重陽的徒弟。丘處機自創的一派,名曰“龍門派”,由於他曾在隴州的龍門山隱修七年,所以他這一派,就以“龍門”爲名。

譚處端——南無派

譚處端(長真子)飽讀詩書,擅長書法,是“全真七子”中最有學問的一個,且爲人慷慨,重情重義。不過,譚處端卻患有“風痹”之病,無人能治,痛苦不堪。好在“吉人自有天相”,譚處端遇到了王重陽,而王重陽正是他“風痹”之病的“剋星”,就這樣,譚處端也成了王重陽的徒弟。譚處端所創建的一派,叫“南無派”,王重陽死後,譚處端就隱跡伊、洛之間,傳播全真南無派。

劉處玄——隨山派

劉處玄(長生子)一心向“道”,本想出家修行,然而家有老母,劉處玄又是個大孝子,所以,修道之事只能暫時埋在心底。後來,劉母仙逝,劉處玄便拜王重陽爲師,開始潛心修道了。劉處玄所創建的“全真教”分支,名叫“隨山派”,王重陽死後,劉處玄自成一家,開始傳播全真隨山派。

王處一——嵛山派

王處一(玉陽子)加入“全真教”之後,曾在昆嵛山煙霞洞長期隱居修行,所以,他後來所創建的“全真教”分支,就叫“嵛山派”。相傳王處一離開嵛山煙霞洞之後,又在鐵槎山雲光洞中苦修了9年,據說他是單腳獨立進行苦修的,所以王處一又得了個“鐵腳大仙”的美譽。

郝大通——華山派

就像譚處端一樣,郝大通(恬然子/廣寧子)也是一位博學多才之人,熟讀《道德經》、《南華經》(《莊子》)和《沖虛真經》(《列子》),而且又擅長周易,洞曉陰陽。相傳郝大通在一次行走時,突有所悟,於是竟坐在橋下苦修了六年,人稱“不語先生”。後來,郝大通自成一派,名曰“華山派”。事實上,我們對“華山派”一點兒也不陌生,武俠世界中的那個擅長用劍的“華山派”,其實就是郝大通所創建的這個“華山派”。

孫不二——清靜派

孫不二(清靜散人)是馬鈺之妻,他們是一起投在王重陽門下的。王重陽曾住在馬府,以“分梨”爲喻,點化馬鈺、孫不二夫婦捨棄家業,潛心修道了。孫不二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一位女道士,她所創建的一派,名曰“清靜派”,她也是以“清靜散人”爲道號的,後人又尊稱她爲“孫仙姑”。

以上就是對“全真教”王重陽門下的七大弟子,即“全真七子”的簡單說明了,他們七個人,共創建了七個門派,每一“子”,都是一派的開派祖師。親愛的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快來一起留言討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