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會有着等級森嚴的制度,在商周至秦漢時期,高等級墓葬流行馬車陪葬,包括車葬坑、馬葬坑和車馬合葬坑三種。按照墓葬等級的高低,在坑內放置的數量也會不同,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而在商周時期,青銅器是作爲重要的隨葬品陪葬,根據周朝禮制,不同等級有着明確的使用限制,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士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二簋,下士一鼎一簋。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湖北京山市坪壩鎮的蘇家隴文化遺址,出土了千餘件青銅器和2座車馬坑。

事情回到2016年,當時湖北京山縣鄭家河水庫整修乾渠,當工程進行到坪壩鎮羅興村蘇家壟時,工人正在水渠南側山坡取土時,鐵鎬突然碰到了堅硬的東西。於是,工人們馬上停止了施工,在清理完土堆後竟然發現6件青銅器,工人們意識到挖到了古墓,並立即上報了當地有關部門。很快當地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即組織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對現場的勘探,發現在面積不到1500平米的墓區,竟然埋葬着100多座墓葬。爲了不耽誤修建乾渠,當地文物部門上報了國家文物局,得到批准後立即組織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專家介紹在勘探發掘的79號墓中,出土了五鼎四簋和三鼎四簋,專家表示一座大墓出現兩套禮制,證明墓主人生前地位顯赫。爲了進一步判斷墓主人的身份,專家將青銅器全部帶回實驗室研究,在一件青銅簠(fǔ)的底部,發現了刻有“曾伯桼”的銘文。而在另外一件青銅壺內和其他青銅器也發現了不少銘文,銘文大意:曾伯桼作爲一方管理者,淮夷和繁陽這個地方都在我的管轄範圍內,由此專家判斷79號墓主曾伯桼極有可能是一位諸侯王。

後來專家們查閱資料發現,在上世紀60年代,蘇家壟地區就出土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墓葬,出土近百件青銅器,包括鼎、鬲、甗(yǎn)、簋(guǐ)、豆(高圈足盤子)、方壺、盉(音hé,和)、匜(yí)、盤和車馬器等。當時出土的青銅器中有10件刻有銘文,其中在一件青銅器方壺內刻有銘文:“曾中斿父用吉金自乍(作)寶尊壺”,專家表示這件器物屬於曾中斿父。另外在79號墓旁邊的88號墓,出土2個青銅壺與79號墓幾乎完全一樣,而且上面刻有銘文“曾伯桼”,後來在銅簠蓋子內側,專家發現了重要銘文“陔夫人羋(mǐ)克”,這最終證實了88號墓主人“羋克”與“曾伯桼”是配偶關係。

在79號墓中出土車馬坑中,車和馬的數量讓考古專家大喫一驚,《周禮》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79號車馬坑中發現了五具完整的馬骨,這也認證了之前說的79號墓主是一位諸侯王。蘇家壟墓葬羣共計出土墓葬106座,車馬坑2座,墓葬基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的痕跡,出土大量的青銅器。根據專家介紹,蘇家壟墓葬羣共計出土青銅器1000餘件,玉器300餘件,陶器400餘件,其中青銅禮器就多達500餘件,大多放置有序,組合關係明確,是探討兩週時期器用制度的極佳資料。

經過比對兩次考古發掘研究,考古專家們表示蘇家壟墓葬羣是曾國貴族墓葬羣,衆多青銅器的出土爲我們研究曾國曆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也反映出蘇家壠地區應該是當時曾國的重要屬地。蘇家壠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了2000多年前荊楚地區已具備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形態,對中華文明起源呈現多元一統的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佐證,填補了中國考古學、歷史學、青銅文化、青銅藝術史上的許多空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