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9日刊載題爲《在數字時代,現金仍有其吸引力》的文章,文章編譯如下:

英國今年2月推出的新版20英鎊鈔票讓19世紀的畫家威廉·特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該版20英鎊鈔票的背面是特納的《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這幅畫在2005年的公衆投票中被選爲“英國最偉大的畫作”,展示了一艘年代久遠的木製戰艦被一艘蒸汽拖船拖去拆解的場景。

在新冠肺炎導致英國各地封鎖數週後,這一已被新技術取代的舊技術的形象似乎更適用於鈔票。在歐洲和其他地區,疫情加劇了人們遠離現金的速度,助長了非接觸支付方式的擴展。

威士信用卡公司的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疫情將導致人們“永久性”遠離現金;減少使用實物貨幣的臨時措施——旨在切斷病毒傳播的可能途徑——正在改變消費者的習慣。撇開自身利益不談,這位負責人很可能是對的。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現金已經在減少,許多被困在家裏的人前所未有地轉向網購和送餐服務。美國在線支付公司貝寶公司(PayPal)的股價本週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如果認爲現金會完全消失,或者認爲這是過時的技術,那就錯了。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數字貨幣的歷史要久遠得多;最早的貨幣很可能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抽象概念,從來沒有離開過寺廟和宮廷官僚的泥版文書,就像今天的貨幣只在硅芯片上流通一樣。後來創造的實物貨幣提供了可攜帶性的優勢,最重要的是提供了隱私和匿名。

隨着越來越多的技術公司進入支付業務,現金是消費者把消費數據留給自己的一種方式。

作爲一個更合適的工具,它將更難找到;銀行已經在削減分行和自動櫃員機(ATM)網絡。那些仍然依賴現金的人,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年長消費者,需要得到保護,以免被“數字鴻溝”隔離開:由於無法使用或不願(這可以理解)使用新技術而被排除在服務之外。

不管怎樣,在日益數字化的時代,那些仍然看重現金價值的人將不可避免地只得爲此買單。

2月20日,在英國倫敦,一名工作人員在泰特美術館的威廉·特納畫像前手持面值20英鎊的新版鈔票。新華/路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