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让人心碎的新闻

一个9岁的小女孩,在家跳楼身亡,原因竟是“没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家人在书桌上看到了女孩留下的遗书,上面写着: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这两句话,字字扎心。

女孩在生命结束之前,内心一定出现过无数次否定自己的声音:

“为什么我这么笨,作业都写不完、”

“这么简单,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行”

而在跳楼之前,女孩还语音妈妈说:老师布置的作文还剩25分钟了,自己完成不了。

妈妈没有在意,让女儿尽快写完。

我们无意指责女孩的父母,只是很明显,女孩生活的家庭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么小的孩子,却有着这么大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父母并没有察觉。

01

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低龄化趋势,这其中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

一个“容错率”低的家庭,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什么是容错率,就是一个家庭中,对“犯错”“不完美”“未能按计划实现”的包容度。

孩子犯了错,责备。

孩子做得不够好,责备。

孩子没能如期完成事情,责备。

这样的家庭容错率很低。

生活在一个容错率低的家庭,孩子很容易走极端。

去年3月,南京一个9岁的小男孩跳楼自尽。

在他的“遗书”上,解释了他选择跳楼的原因:

“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对惩罚的恐惧,让孩子就这么放弃了生命。

孩子犯了错,痛苦得不到疏解、内心的情绪得不到安抚。

如果此时,从父母那得不到安慰,反而施加更大的压力,孩子的情绪就会压抑到极点,最后爆发。

02

容错率低的家庭,孩子受了伤,也不敢对你说。

前不久,一个6岁女孩随爸爸到工地玩耍,不小心触发气钉枪,一枚钢钉直接“穿膛”射进去了。

一开始没有流血,孩子怕父母责备,一直没敢告诉父母;

晚上胸口疼痛难忍,女孩才对父母说了真话。

七厘米的钢钉,离心脏只有26毫米....

为什么孩子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告诉父母,父母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吗?

有人留言:因为告诉父母,不仅得不到关心,反而会被骂。

虽然,家长责备小孩,大多是出于心疼和关心,可孩子却无法理解。

孩子的世界里,责备就等于犯错。

犯了错,告诉父母,就会被骂、被指责、被攻击,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告诉大人?

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焦俊艳对爸爸说:“痛苦要是说给你听,我会得到双倍痛苦。”

在孩子心里,父母的责备和怪罪,比伤害本身,更可怕!

03

孩子犯了错,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变成一个爱撒谎、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之前遇到过一个小孩,这个孩子在和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一闯祸,就会立马说“不是我的错,是XXX怎么怎么样“

有的时候,很明显是他的错,他也会找各种理由把责任推出去。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把人家的东西打碎了,他的妈妈在一旁指责他:

怎么回事,让你小心小心,怎么这么笨...”

他向妈妈撒谎:

不是我的错,是那个小朋友自己弄碎的~

可是那个小孩刚才分明在玩别的玩具。

孩子一犯错,父母就急眼训斥,孩子下次就会为自己的错找各种理由。

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写道: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也是,如果明知道承认错误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为什么要向父母认错呢。

撒谎、狡辩就成为孩子保护自己的方式。

04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和承担自己的行为。

孩子每一次犯错其实都是教育良机!

千万别把这个良机,变成了批斗大会!

作为父母,我们第一要做的不是苛责,而是保护他的自尊心、关心他的感受。

闺蜜曾和我说了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次家庭聚会,她把盘子摔碎了,她都吓啥了,妈妈却对她说:

没割破手吧?去和小朋友玩吧,妈妈来收拾。

这件事,她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母亲保护了她的自尊心,也保护了她勇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勇气。

黄磊曾说: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告诉你,最重要!

无比认同!

05

孩子怎么才能告诉你一切呢?当你温柔而坚定地对待他的“犯错”和“闯祸”时。

温柔,是态度温柔;坚定,是立场坚定。

陶虹曾谈到,有一次临出门时,女儿不小心打翻牛奶。

她本能地发火指责:“你怎么回事啊?”

女儿被妈妈的愤怒吓得一哆嗦,不知所措,充满恐惧地望着妈妈。

陶虹立马意识到自己的话和语气不对,很自责。

当女儿下一次打翻牛奶时,她立马跑过去抱住了女儿,安慰她:

“害怕了吧!没事没事。”

孩子“哇”得一下就哭了~情绪得到了排解,平静下来后,主动承认了错误,母女两关系又亲密如初。

这就是态度温柔。

什么是立场坚定呢?

梅婷带着3岁的女儿快快参加《妈妈是超人》时,

一家三口来到超市,快快用气球拍了一个小妹妹,并不肯道歉,梅婷坚持让快快向妹妹道歉,说这是“原则问题”。

她说:

我们要让快快明白,做错了事情就一定得向别人道歉。

这就是立场坚定,是非对错,不能马虎。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谁不是在错误中长大的呢。

如今自己当了妈,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在容错率高的家庭是孩子莫大的幸福。

孩子不用受情绪所累,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体验生命的种种。

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而是有个容得下犯错的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