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泰斗。在2003年非典和今年的新冠病毒中仍活跃在第一线,为人民的平安健康奉献终身,他是时代楷模,更是我们人人敬仰的英雄。

然而和很多的孩子一样,钟南山院士在小时候也会犯错,也会受到父母的批评教育。但和大多数的父亲不同,钟老的父亲并不会直接跟他讲道理,而是选取了另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小时候并不是现在人们说的学霸,也是常常犯错误的一个小孩。

但在自己犯错的时候,父亲不会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他,而是跟他说一句话:“南山,你自己好好想一下吧。”说完这句话之后转身就走,给他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想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钟南山院士至今仍感激父亲的教育方式,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甚至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是这样教育。

这给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启示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比起劈头盖脸的责备,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自己反思会更好。自己的思考永远会比家长的说教更加直接有效,也不会引起他们逆反的情绪。

那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讲道理?

一提到和孩子讲道理,很多家长可能就已经开始头疼了。

因为孩子小时候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有时都不明白自己到底什么地方错了、错在哪里,家长再怎么责备批评都无济于事,反而会让孩子既害怕又困惑,还会伤害亲子关系。如果自家孩子在脾气不太好,就很容易和家长对着干,简直是难上加难。

如果孩子犯错了怎么办?

一、父母要先冷静下来,千万别口不择言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本身就很慌张、充满了负罪感和无助感。如果家长在此时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大声批评,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孩子不敢说话,很多事情也没法解释清楚。这并不能让他知道他错在哪里,只有单纯的恫吓和恐惧。

因此,家长们应该先冷静下来,控制住骂人的冲动,好好和孩子谈谈。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社会参照性”,意思就是孩子会从成年人的面孔上寻找情绪信息,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反应和措施。这样的反应是被动的、非自发的。

因此在家长愤怒的情况下,孩子只能学会认错和示弱,并不能真正能明白错在何处。

二、与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在家庭教育中,要知道打骂和冷暴力是最糟糕的沟通方式,沟通才是解决困难的杀手锏。

“听话”不是孩子无理由的信服家长说的所有话,而是容易沟通。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庸和所属物,平等、尊重的谈话氛围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说话内容。

三、事态平息之后问问孩子有没有从这次事件里学到什么,督促他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和孩子讲道理不是一种管制,而是一种教育手段。

那么孩子能否在受到教育后有自己的思考呢?家长不妨在这件事过去很久之后再和孩子聊聊他们的内心想法,看看孩子有没有从中学到什么、有没有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孩子需要的不光是被催促、被挑剔着变得“完美”,而是被尊重、被鼓励着成长,家长一定不要本末倒置。放下父母的身份,站在朋友的角度上推心置腹,将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教育是一门艺术,讲求的是自然、精巧、和简单,家长都应该共勉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