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南、北方會在不同的時間段度過雨季,在上半年,湖南、廣東等地區由於連連下雨,而且暴雨天氣常見,因此帶來了許多的不便。

“梅雨”是雨季中的一部分,每年的6、7月份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會持續出現天陰有雨的天氣,由於這時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因此叫“梅雨”,又因爲下雨天使得各處潮溼,易發黴等,所以也被大家稱爲“黴雨”。

但你可能不清楚,地球上曾下過一場最長時間的雨,持續了100萬年之久。首先發生在地球上的“最長下雨天”的現象是怎麼被發現?這就得益於地質學,人類對於岩石、礦物性質的認識能夠追溯至遠古時期,但地質學成熟的較晚,於19世紀形成。

在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和啓蒙思想等影響下,歐洲拋棄了神學,開始熱衷於科學考察和探險旅行,而隨着工業化的發展,各個國家紛紛開展了區域地質調查工作。20世紀後,現代地質學迎來了更大的發展,而地質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就是地球。

地質學家在世界各地的三疊紀岩層,還有動物化石等給出的信息中,從而得知可這場發生於2.34億年前,整整下了100多萬年的雨,是最長時間、以及範圍最廣的“雨季”。

地球於46億年前出現在宇宙中,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而地球的演化分爲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太古宙及遠古宙時期和顯生宙時期三個階段,(敲敲黑板,知識點來了),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主要爲岩漿的熾熱液體物質組成的球狀星球,後來經過了數億年、數十億年的演變,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密度小的物質,如岩石等浮在了地球表面。

之後以甲烷爲主的還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氣向氧氣豐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氣轉變,這場大的轉變並不是悄無聲息的,它使得第一個冰河時期發生了,休倫冰河時期持續了3億年,這麼看一場持續了100多萬年的雨其實還是很短暫的。

大陸漂移說認爲在2億年前,現有的大陸是彼此連成一片的,爲“原始大陸”,原始大陸的周圍稱“泛大洋”,大陸分裂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因爲劇烈的板塊運動,使得原始大陸開始分裂,而這就導致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一連串的變化也就發生了,在地表下方的大量二氧化碳跑了出來,引發了溫室效應,全球的氣溫升高,這又使得泛大洋的大量水分蒸發,因此形成強對流天氣,於是一場持續性的雨天降臨在了地球的大地上,期間火山噴發還未停止,於是雨天持續了百萬年。

雨天結束後,地球地面的高溫也已經結束,但由於大量的火山灰遮蔽了天空,地面的溫度逐漸下降,地球也因此進入了一個冰河期,不過可以將這個階段理解爲地球生命的恢復期,此後萬物復甦,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