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种涉及范围广,但不是所有的治疗护理都能做到精准,需要多学科参与,给予患者更安全的生命保障。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个骨盆支架固定的病例。

案例分享

患者入院1小时前骑自行车被大货车压伤腹部(具体不详),被120送至我院急诊科,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急请我科会诊,患者诉腰痛不适,患者腹壁缺损,开放性腹外伤,不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行胸部CT示:1.胸腔积液,骨盆骨折,以“开放性腹外伤、多发伤”收入我院. 患者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乙状结肠系膜破裂修补+空肠造瘘+腹壁创面清创缝合术+食管破裂修补术+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转入ICU继续对症治疗。转入后给予积极补充血容量,予抗休克、抗感染、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目前患者神志清,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右侧持续胸腔闭式引流,骨盆支架外固定。针对这个病例,作为一名ICU护士,对骨盆支架固定相对陌生,护理该患者有些迷茫。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一些有关骨盆支架固定的相关知识,与大家共勉。

什么是骨外固定?

骨外固定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经皮穿入钢针放置于骨骼不同的部位,再用坚硬的金属或塑料连接杆与钢针固定夹,将裸露在皮肤外面的针端彼此连起来,以固定骨折或进行关节融合。

一、针对这位患者我们可以做的护理干预有哪些?

1.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由于突然创伤所致,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心理,渴望得到紧急救治,护理人员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给予安慰、鼓励,说明病情和治疗计划。 有些患者对外固定架外固定技术缺乏了解,顾虑重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其疑虑给予有效疏导。

2. 病情观察

出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1] 。 医护人员应观察出血情况,及早发现休克现象,参考监护指标并结合临床观察,注意血压、意识、皮温、尿量等循环指标的变化。 如患者出现休克的征象应加快补液速度(以平衡液为佳),若快速补液后血压仍不稳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做好手术准备[2] 。

3. 外固定架护理

保持外固定架的清洁,体位改变时应特别注意外固定架不要碰到床面,以免撞击外固定架产生移位,引起钉道剧烈疼痛,进而继发感染。 注意观察外固定架的位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共同进行调整。 经常检查固定钢针有无松动,整个外固定架连接处螺丝、固定器要保持稳定。

二、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 针道感染

外固定架固定时穿针导致皮肤保护屏障缺陷,患肢局部软组织条件差易发生针道感染[3] 。 表现为针孔周围红肿,针眼处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术后 3 d 出现持续低热。 加强针道护理,针孔处用75%乙醇消毒2次/天,保持针周清洁干净,积极预防针孔感染。防止固定针松动。

2. 针道松动

针道松动往往导致继发性针道感染,外固定不确切,甚至外固定失败。如固定针松动将直接影响固定效果,故应严格交接班,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感觉、颜色,应避免固定针与皮肤软组织产生过大的界面张力,导致局部发生软组织切割、压疮、坏死、感染,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固定针方向。

3. 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应用外固定器后牵引过度、骨延长过快,造成骨间隙增大,使骨断端不能紧密接触或外固定不稳定,骨折正常愈合过程遭破坏。 应合理使用外固定架,尽可能增加其稳定性。

4. 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下肢血液回流缓慢,骨盆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功能锻炼、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三方面入手:

1.指导患者做肌肉等长收缩,并交替性地做跖曲、背伸得踝泵运动。

2.护士用指腹帮助患者由跟腱起自上而下地做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挤压运动,促进静脉回流;

3.双下肢抗栓泵治疗,每天4次。

4.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同时避免在双下肢进行静脉穿刺。

参考文献:[1]李爱夏.58 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6):425 -426.[2]吴恒义,杨自力.ICU 在严重创伤诊疗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4,6(5):321 -322.[3]沈为民,于威,张秀丽,等.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