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有朋友与我们相约,想一起去看看武夷山的茶,但是疫情的原因,最终也只有我们独自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寻茶之路。

福建省武夷山市,特产是茶叶。

红茶和乌龙茶在全中国都赫赫有名,你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武夷山这样爱茶的城市,以茶为生的人数众多,好茶自然也多。

跟其他的旅游城市满布各种旅游产品不同,武夷山的街上,除了吃、住以外,几乎全是茶。

而我们此行只想去寻访红茶史上最重要的两大巨头,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一是为了探寻传说中故事的真假,二也是想为我正在策划的红茶系列寻几种茶。

正山小种--红茶的始祖,最早的时候,专指经过当地松木熏制的,到今天被称为“烟小种”的茶(关于它的传说见上方往期精选)。由于一开始正山小种几乎全部为国家管控,用来出口赚外汇,所以国内市场在早些年是喝不到正山小种的。

福建一带很多红茶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的父母辈是在绿茶的世界里长大的,他们独爱绿茶也很正常。

1991年,正山小种才开始内销,但是在当时,喝红茶的人不多,而正山小种独特的烟熏味更让很多人大呼吃不消。据梁骏德先生口述,那一年,桐木茶厂亏得一塌糊涂。当年还是技术工的他亲自跑业务,也丝毫没有让正山小种卖到大江南北。

茶叶依然滞销。

时间走到1999年,对全国人民来说,关于这一年的记忆里最重要的就是澳门回归。但是,对于茶人,尤其是武夷山的茶人来说,最要紧的是国外开始对中国进口的茶叶实施农残检测。

武夷山里,很多红茶都过不了关,但是桐木关的茶,却因为地理环境的不便,从来没有用过农药,都是种下去,任它自由生长的,所以,桐木关的茶按国际标准,便算成了有机茶,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比武夷山其他地方的茶价都要高,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桐木关以内,我们称为关内茶,以外为关外茶。关内茶的价格约为关外茶的两到三倍。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是在桐木关内,顶级的金骏眉也产于关内。

而我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便是桐木关内的麻粟。

据百度描述麻粟是桐木自然保护区内海拔最高的村子。海拔一千三百米以上,正对着华东第一高峰黄岗山。茶树生长于山的北面,树龄超过一百二十年,周围森林环绕,山泉潺潺,日照时间极短。

在来之前,我们做足了功课,但整个旅程的艰难依然超乎我们想象。

出发前一天,我们找了熟识的当地茶人,由她带领我们前往麻粟,约定了第二天一早出发,我们兴致勃勃。

第二天一早,武夷山多变的天气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大雨、打雷、闪电,站在武夷山的主街大王峰路上,我一脸懵。

过了一会儿,当地茶人开着一辆小皮卡来了,上车以后,我看着窗外的雨分外担忧,据说山路崎岖,她一个年轻可爱的小姑娘,能行吗?

桐木关在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地势险峻。从武夷山市区开车到桐木关国家公园的关卡大约要一个多小时,沿着九曲溪上游桐木溪一路往上,水泥盘山公路不算太难开,毕竟我也是见过贵州、四川、云南各种老山路的人。但是,我的手压根就没从车的防护把手上离开过,一直拽得紧紧的,就怕被从车里丢出去。

理智上,我知道这不会发生,但身体很诚实。

到了关卡前,当地人也就几百来户,管关卡的早就熟悉每个人的模样了,打个招呼就开过去了,外来的可就不让进了,游客在这里便只能停下脚步。

从这里开始,便是关内了。

初入关内,觉得跟关外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同。开了几分钟后,小姑娘问我要不要坐到前排去,我立刻应了,一坐好立马就系上了安全带。小姑娘跟我说,“没事的,不要怕,这种路很普通的。”

我只当她是安慰我。

又开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她刚才说的话是认真的,因为水泥路面消失了,我们真正的开上了山路,还是盘山的,一路不断往上的,尽是急弯的,路面全是碎石子的,一侧就是山谷的。

我本来很想要拍点纪实视频的,然而,恐惧让我放弃了这事,颠簸的程度也不允许我拿出手机。

小姑娘看我们害怕,乐呵呵的跟我们聊天,说以前有北京来的客人,在这样的山路里,觉得是在拿命喝茶。小姑娘讲起来是在说一段趣事,但我却十分认同。

我们在颠簸的山路上,又经历了一个多小时捏紧拳头,看着窗外的山谷,瑟瑟发抖的车程后,终于到了传说中的麻粟。

这里竹林丛生,竹笋因为没有人挖,长得跟小树一般高了。

站在中国最顶级的红茶山场里,看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溪水潺潺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真的到了这里,你丝毫不会奇怪为什么这里能产出中国最顶级的红茶了。

山中,茶树长得随意,东一茬西一茬的,和周围的树林石头浑然一体,也因为是这样的山地,根本就没办法种成山外整齐的茶垄。

上茶山时,仔细找能看到人踩过的痕迹,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路的,因此,锄草和施肥都很困难,所以当地农户是不做这些的,任它自己长。

在麻粟的山里,我打开了直播,想给城里的人们看看这深山里的绿意葱葱,信号竟然很好,说是去年刚装的信号塔。奈何平台的设置,除了粉丝,只是吸引定位周围的人,在这深山老林里,自然罕有人问津。

在山里蹭了一顿农家饭后下山,小姑娘告诉我们,今年的顶级金骏眉一共只有十斤在做好之前,就已经全部被预定掉了,根本就不会流到外面的市场上,想要的话,要等明年了。我们表示银骏眉,铜骏眉、老枞红茶都可以了,不一定要金骏眉的。

(说明:一芽是金骏眉,一芽一叶是银骏眉,一芽两叶为铜骏眉,后更名为小赤甘。其中的‘骏’字便来自它的创始人梁骏德先生,‘眉’是指金骏眉看起来像眉毛弯弯的样子,‘金’是它的等级。)

关于金骏眉,有很多传说,但是据梁骏德先生说,那不过是有客人要定制比特级更好的红茶,而于2005年的初夏,在桐木关的深山里试做出来的顶级红茶而已。

(配图说明:桐木关的水清澈见底,小姑娘却说,最近上游有人家在盖房子,影响了水质。)

在当天的晚些时候,我们有幸与各地来武夷山收茶的客人们一起聚在了小姑娘开在城里的小店里。特别不起眼的小店,在川流不息的主路上,压根就没人去。

小姑娘说,这店去年一年,进来买茶的游客,大概总共买了八百块的茶。我们听了会心一笑。因为,如果不是提前约,我们几乎就没看到她开门过,而且店面里堆满了各种盒子,我们觉得有这笔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与我们不同,其他人大都带着各自白天淘来的好茶在小姑娘的店里试饮,大多是武夷岩茶的毛茶。

咖啡碱和茶碱含量都颇高,加上席间有一个健谈的茶商,生生的把茶喝出了酒的热烈感。

后来起哄着,把小姑娘今年仅剩的一点桐木关金骏眉给要出来了。黑色的条索里夹杂着一丝金。

(上图即为桐木关产万元级金骏眉的真容)

做茶的人,自然都知道这点子茶的宝贵,都小心翼翼了起来,仔细的称好了再放入杯中。

烧好的水,缓缓注入,茶汤一出,各自分了。

我们拿着自己从家里带去的茶杯,轻啜一口,这才发现,桐木关的金骏眉竟然是很清淡的。

蜜香、果香、花香、甘甜,层层变化,虽清淡却绵长。

跟外界所想象的金骏眉的高香、条索金黄完全不同。

创始人梁骏德先生在一些纪录片式的文字里曾经这样说到,“金骏眉不能说假,只能说不是原产地的,都是树上的叶子,哪有什么真假,只是不是桐木关的。”

只有桐木关的金骏眉才是这样的清雅味道,关内茶之所以高级,从来不是因为高香,而是藏于其中的美妙。

如同香水一般。

最好的香水,从来不曾香气扑鼻。

下一篇会写武夷山岩茶和三坑两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次武夷山之行,对于我来说,收获颇丰。

文章写得很细,是希望有同好,也可以从这些文字里‘有所得’。

在桐木关的深山里,我们采了一点鲜茶叶,拿回来自己胡乱加工,倒也做出了约3g左右的一泡茶,但是按这个做法,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分类,我也不知道这算是个乌龙茶、红茶还是白茶。品尝过后,如果我们都还安好,我会把具体的做法写出来,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做茶的一些工艺。

(本文的图片、文字均为忘忧茶事原创,请问抄袭,转发需获得本文作者许可,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