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有朋友與我們相約,想一起去看看武夷山的茶,但是疫情的原因,最終也只有我們獨自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尋茶之路。

福建省武夷山市,特產是茶葉。

紅茶和烏龍茶在全中國都赫赫有名,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像武夷山這樣愛茶的城市,以茶爲生的人數衆多,好茶自然也多。

跟其他的旅遊城市滿布各種旅遊產品不同,武夷山的街上,除了喫、住以外,幾乎全是茶。

而我們此行只想去尋訪紅茶史上最重要的兩大巨頭,正山小種和金駿眉,一是爲了探尋傳說中故事的真假,二也是想爲我正在策劃的紅茶系列尋幾種茶。

正山小種--紅茶的始祖,最早的時候,專指經過當地松木熏製的,到今天被稱爲“煙小種”的茶(關於它的傳說見上方往期精選)。由於一開始正山小種幾乎全部爲國家管控,用來出口賺外匯,所以國內市場在早些年是喝不到正山小種的。

福建一帶很多紅茶都是如此。

因此,我們的父母輩是在綠茶的世界裏長大的,他們獨愛綠茶也很正常。

1991年,正山小種纔開始內銷,但是在當時,喝紅茶的人不多,而正山小種獨特的煙燻味更讓很多人大呼喫不消。據梁駿德先生口述,那一年,桐木茶廠虧得一塌糊塗。當年還是技術工的他親自跑業務,也絲毫沒有讓正山小種賣到大江南北。

茶葉依然滯銷。

時間走到1999年,對全國人民來說,關於這一年的記憶裏最重要的就是澳門迴歸。但是,對於茶人,尤其是武夷山的茶人來說,最要緊的是國外開始對中國進口的茶葉實施農殘檢測。

武夷山裏,很多紅茶都過不了關,但是桐木關的茶,卻因爲地理環境的不便,從來沒有用過農藥,都是種下去,任它自由生長的,所以,桐木關的茶按國際標準,便算成了有機茶,價格一下子就上去了,比武夷山其他地方的茶價都要高,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桐木關以內,我們稱爲關內茶,以外爲關外茶。關內茶的價格約爲關外茶的兩到三倍。正山小種的發源地是在桐木關內,頂級的金駿眉也產於關內。

而我們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便是桐木關內的麻粟。

據百度描述麻粟是桐木自然保護區內海拔最高的村子。海拔一千三百米以上,正對着華東第一高峯黃崗山。茶樹生長於山的北面,樹齡超過一百二十年,周圍森林環繞,山泉潺潺,日照時間極短。

在來之前,我們做足了功課,但整個旅程的艱難依然超乎我們想象。

出發前一天,我們找了熟識的當地茶人,由她帶領我們前往麻粟,約定了第二天一早出發,我們興致勃勃。

第二天一早,武夷山多變的天氣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大雨、打雷、閃電,站在武夷山的主街大王峯路上,我一臉懵。

過了一會兒,當地茶人開着一輛小皮卡來了,上車以後,我看着窗外的雨分外擔憂,據說山路崎嶇,她一個年輕可愛的小姑娘,能行嗎?

桐木關在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地勢險峻。從武夷山市區開車到桐木關國家公園的關卡大約要一個多小時,沿着九曲溪上游桐木溪一路往上,水泥盤山公路不算太難開,畢竟我也是見過貴州、四川、雲南各種老山路的人。但是,我的手壓根就沒從車的防護把手上離開過,一直拽得緊緊的,就怕被從車裏丟出去。

理智上,我知道這不會發生,但身體很誠實。

到了關卡前,當地人也就幾百來戶,管關卡的早就熟悉每個人的模樣了,打個招呼就開過去了,外來的可就不讓進了,遊客在這裏便只能停下腳步。

從這裏開始,便是關內了。

初入關內,覺得跟關外的景色沒有什麼不同。開了幾分鐘後,小姑娘問我要不要坐到前排去,我立刻應了,一坐好立馬就係上了安全帶。小姑娘跟我說,“沒事的,不要怕,這種路很普通的。”

我只當她是安慰我。

又開了一會兒,我才知道,她剛纔說的話是認真的,因爲水泥路面消失了,我們真正的開上了山路,還是盤山的,一路不斷往上的,盡是急彎的,路面全是碎石子的,一側就是山谷的。

我本來很想要拍點紀實視頻的,然而,恐懼讓我放棄了這事,顛簸的程度也不允許我拿出手機。

小姑娘看我們害怕,樂呵呵的跟我們聊天,說以前有北京來的客人,在這樣的山路里,覺得是在拿命喝茶。小姑娘講起來是在說一段趣事,但我卻十分認同。

我們在顛簸的山路上,又經歷了一個多小時捏緊拳頭,看着窗外的山谷,瑟瑟發抖的車程後,終於到了傳說中的麻粟。

這裏竹林叢生,竹筍因爲沒有人挖,長得跟小樹一般高了。

站在中國最頂級的紅茶山場裏,看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溪水潺潺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真的到了這裏,你絲毫不會奇怪爲什麼這裏能產出中國最頂級的紅茶了。

山中,茶樹長得隨意,東一茬西一茬的,和周圍的樹林石頭渾然一體,也因爲是這樣的山地,根本就沒辦法種成山外整齊的茶壟。

上茶山時,仔細找能看到人踩過的痕跡,但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路的,因此,鋤草和施肥都很困難,所以當地農戶是不做這些的,任它自己長。

在麻粟的山裏,我打開了直播,想給城裏的人們看看這深山裏的綠意蔥蔥,信號竟然很好,說是去年剛裝的信號塔。奈何平臺的設置,除了粉絲,只是吸引定位周圍的人,在這深山老林裏,自然罕有人問津。

在山裏蹭了一頓農家飯後下山,小姑娘告訴我們,今年的頂級金駿眉一共只有十斤在做好之前,就已經全部被預定掉了,根本就不會流到外面的市場上,想要的話,要等明年了。我們表示銀駿眉,銅駿眉、老樅紅茶都可以了,不一定要金駿眉的。

(說明:一芽是金駿眉,一芽一葉是銀駿眉,一芽兩葉爲銅駿眉,後更名爲小赤甘。其中的‘駿’字便來自它的創始人梁駿德先生,‘眉’是指金駿眉看起來像眉毛彎彎的樣子,‘金’是它的等級。)

關於金駿眉,有很多傳說,但是據梁駿德先生說,那不過是有客人要定製比特級更好的紅茶,而於2005年的初夏,在桐木關的深山裏試做出來的頂級紅茶而已。

(配圖說明:桐木關的水清澈見底,小姑娘卻說,最近上游有人家在蓋房子,影響了水質。)

在當天的晚些時候,我們有幸與各地來武夷山收茶的客人們一起聚在了小姑娘開在城裏的小店裏。特別不起眼的小店,在川流不息的主路上,壓根就沒人去。

小姑娘說,這店去年一年,進來買茶的遊客,大概總共買了八百塊的茶。我們聽了會心一笑。因爲,如果不是提前約,我們幾乎就沒看到她開門過,而且店面裏堆滿了各種盒子,我們覺得有這筆收入已經很不錯了。

與我們不同,其他人大都帶着各自白天淘來的好茶在小姑娘的店裏試飲,大多是武夷巖茶的毛茶。

咖啡鹼和茶鹼含量都頗高,加上席間有一個健談的茶商,生生的把茶喝出了酒的熱烈感。

後來起鬨着,把小姑娘今年僅剩的一點桐木關金駿眉給要出來了。黑色的條索裏夾雜着一絲金。

(上圖即爲桐木關產萬元級金駿眉的真容)

做茶的人,自然都知道這點子茶的寶貴,都小心翼翼了起來,仔細的稱好了再放入杯中。

燒好的水,緩緩注入,茶湯一出,各自分了。

我們拿着自己從家裏帶去的茶杯,輕啜一口,這才發現,桐木關的金駿眉竟然是很清淡的。

蜜香、果香、花香、甘甜,層層變化,雖清淡卻綿長。

跟外界所想象的金駿眉的高香、條索金黃完全不同。

創始人梁駿德先生在一些紀錄片式的文字裏曾經這樣說到,“金駿眉不能說假,只能說不是原產地的,都是樹上的葉子,哪有什麼真假,只是不是桐木關的。”

只有桐木關的金駿眉纔是這樣的清雅味道,關內茶之所以高級,從來不是因爲高香,而是藏於其中的美妙。

如同香水一般。

最好的香水,從來不曾香氣撲鼻。

下一篇會寫武夷山岩茶和三坑兩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次武夷山之行,對於我來說,收穫頗豐。

文章寫得很細,是希望有同好,也可以從這些文字裏‘有所得’。

在桐木關的深山裏,我們採了一點鮮茶葉,拿回來自己胡亂加工,倒也做出了約3g左右的一泡茶,但是按這個做法,完全沒有辦法進行分類,我也不知道這算是個烏龍茶、紅茶還是白茶。品嚐過後,如果我們都還安好,我會把具體的做法寫出來,讓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做茶的一些工藝。

(本文的圖片、文字均爲忘憂茶事原創,請問抄襲,轉發需獲得本文作者許可,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