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很多人都能發現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那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些皇帝們在打天下的時候,恨不得和文臣武將掏心掏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是一旦奪得天下後,就會立馬換一副嘴臉,春秋戰國時期的勾踐殺文種,漢朝時期劉邦誅殺韓信、彭越、盧綰,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朱元璋更狠,基本上把所有一同打天下的功臣都給殺了。

上述的這些皇帝裏面,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草根出身的皇帝(劉邦可是亭長,不可同日而語),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給地主放牛度日,但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兄弟相繼餓死,朱元璋本想給地主賣身葬家人,奈何地主不稀罕,朱元璋只能用草蓆將父母安葬在樹下,後來朱元璋去當和尚混口飯喫,可是兵荒馬亂和尚們也喫不飽,大多數和尚都被趕了出去自謀生路,機緣巧合下,朱元璋加入了反抗元朝的隊伍中,在衆多窮苦兄弟的幫忙下,經過多年的殺伐征戰才終於奪得天下。

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他每天天不亮就起牀一直忙到深夜,從不因爲任何事情給自己放假,朝堂大小事從不假手於人,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時期,朱元璋的勤奮也是排得上號的,朱元璋在位期間建樹頗多,創造了大量制度,完善了各類刑罰,可以說大明王朝三百年,朱元璋功不可沒,但是朱元璋畢竟沒什麼文化,草根上位的他時刻擔心自己被人趕下去,因此他決定效仿劉邦的“兔死狗烹”法——誅殺功臣。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他從小深得朱元璋喜愛,可以說朱標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明朝第二任皇帝了,朱標哪裏都好,唯一讓朱元璋擔心的就是朱標太老實寬厚了,怕是鎮不住那些刀口上舔血的老弟兄麼,如果自己死在這些驕兵悍將前面,難保哪個老弟兄會被屬下“黃袍加身”,爲了大明天下,爲了讓朱家坐穩江山,自己在交班以前必須掃除一切對朱家有威脅的“障礙”。

一日,朱標給朱元璋說道“父親,您一聲殺孽太重,現在又殺掉這麼多功臣,恐怕大明以後會君臣失和”,朱元璋沉默良久把一根荊條扔到地上對朱標說“你把這個荊條撿起來”,朱標看着荊條都是刺無從下手,朱元璋又說了“如今我殺的人都是這根荊條上的刺,如果我不把他們除掉,以後你根本就鎮不住這些人”,洪武25年,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悲痛欲絕,出於對皇長子的喜愛,他直接冊立尚幼的皇太孫朱允炆繼太子位。

朱允炆能力出衆,各方面都讓人滿意,唯一一點不好就是年齡太小,更加鎮不住那些多年來出生入死征戰沙場的羣臣,經過深思熟慮後,朱元璋決定把所有的威脅全部解決乾淨,各位看官請注意,朱元璋誅殺功臣的狠毒遠非劉邦能比,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幾乎無一倖免,胡惟庸案:牽連十幾年,誅殺三萬多人,廢宰相職,六公之首的李善長被牽連滿門抄斬,連坐至死還包括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到了藍玉案,株連被殺的人更是有1.5萬人,空印案、郭恆案殺掉的官員更是人數衆多,其中不乏清官,此案完事後,六部每個部門只剩尚書一人、侍郎兩人,方經辦、富戶、糧長大多被殺,此案共殺掉三萬餘人,所以從誅殺徐達開始,一直殺到馮勝,唯一逃過一劫的只有湯和。

說起來,湯和沒死這不是僥倖,而是必然的一件事,湯和有着敏銳的嗅覺和自控力,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很多大將就對朱元璋不滿,唯獨湯和至始至終對朱元璋是畢恭畢敬,史籍記載:湯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朱元璋統領軍隊不久,對人事處理稍有不慎難免衆叛親離,只有湯和始終不離不棄的支持朱元璋,對於湯和的擁戴之功,朱元璋心裏自然有數。湯和不但從不邀功,在面對不平等待遇時,仍能以平常心面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