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退式拆遷,瞭解嗎?

在實踐中,除了拆遷,還有一種方式是騰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實施騰退,意在規避徵地拆遷相關法律規定,這種做法是否正確?面對騰退,被騰退人應該怎麼辦?下面小編就騰退項目所需注意的相關法律規定與大家分享。

首先,騰退不是一個法律概念。騰退本意是房屋所有權人要求無權使用、佔有房屋的人騰空房屋,但實踐中很多地方將騰退演變爲了拆遷,通過騰退的方式進行實質上的徵收。

其次,拆遷式騰退應當遵循哪些法律規定?以騰退的名義,實質上進行徵收或拆遷的應當遵循徵收或拆遷的相關法律規定。也就是說,集體土地上應當遵循《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有土地上的拆遷式騰退應當遵循《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因此,不按照相關法律進行騰退是不合法的。

再次,如果補償低怎麼辦?騰退過程中,有些政府給的補償非常低,遠遠低於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這種情況下被騰退人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騰退過程中是否可以強制拆遷?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在徵收過程中合法強拆只有一種即司法強拆。所謂司法強拆是指在規定的期限內,雙方沒有達成一致協議,徵收主體向被徵收人作出補償決定。被徵收人在補償決定確定的日期內不履行,在法定日期內不訴訟,不復議的,徵收主體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集體土地上,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責令限期交出土地書或是責令限期騰退後再依法申請強制拆遷。如果政府部門沒有按照上述規定申請司法強拆,那麼強拆就是違法的。被拆遷人可以積極的起訴要求確認強拆違法,確認違法後再申請行政賠償!

以上就是關於騰退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