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喬,大喬喬瑩,小喬喬倩,是東漢末至三國初那段戰火紛飛年代最美的一對“姐妹花”,姐妹倆皆容顏光彩,豔絕塵寰。

小杜《赤壁》詩曰: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二喬,是整個三國時期一個最神祕、美麗而令人亢奮的夢,多少公卿貴族、公子王孫,以得到二喬爲榮,即便二喬已經名花有主,作爲丞相的曹操仍把得到二喬當作人生奮鬥的目標,曾毫不掩飾地賭咒發誓道:

“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

曹操,這個人臣之極的“亂世梟雄”,將一生理想寄託在兩個美女身上,但他真是因爲要彰顯自己的好色縱慾嗎?不是,一來,二喬確實美若天仙,二來,二喬乃戰爭的晴雨表,勝負的風向標,誰能在戰亂紛爭的東漢之末掃平天下,歸於一統,誰就能得到二喬,誰就是真正的霸主。

所以,曹操意猶未盡,還在他的《銅雀臺賦》中表達自己人生的盼望時說:“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毫不掩飾這種奪人之妻的豔想。

可見,這對“姐妹花”確實不簡單。

不過,二喬畢竟是嫁了。大喬嫁了“明果獨斷,勇蓋天下”的孫策,小喬嫁了“千古風流人物”的周瑜。

但是,歷史的弔詭在於,二喬嫁後,孫策26歲即死,周瑜36歲已逝,他們都這樣年紀輕輕就去世,與二喬有什麼關係嗎?難道,如此美麗的一對“姐妹花”,都是剋夫之人,都有剋夫之命?

事實並非如此。

孫策與周瑜結交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縣人。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

孫策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人,名人後裔,吳郡豪族。

周瑜祖上曾任東漢太尉,亦爲名門望族。

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從小交好,被譽爲“江東雙璧”。

富春縣爲今天浙江杭州市富陽區,舒縣爲今天安徽六安市舒城縣。二人的生活地既非同省,相隔也有千里之距,怎麼走到一起的呢?

這就是緣分,如同二人同娶廬江郡皖縣(今安徽潛山市)的“江東二喬”一樣。

東漢末,黃巾作亂,戰爭邊年,羣雄紛起,孫策之父孫堅時任破虜將軍,代國破虜,四處征戰,將家人留在安全的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孫策自然留在了壽春,離周瑜所在的舒縣,僅有160公里,一下子接近了二人的距離。

自古英雄出少年,孫策從小勇武,如同霸王項羽,人送綽號“小霸王”,名聲遠播。周瑜長相俊美,胸懷大志,同樣名聲在外。少年周瑜聽說了“小霸王”孫策的名聲後,隻身前往壽春拜訪了孫策,二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從此惺惺相惜,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二人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後來受周瑜邀請,孫策徵得父親同意後,舉家遷到了舒縣,住進了周瑜家,周瑜視孫策母親吳夫人如同自己的母親,孫策母親也視周瑜如同己出,孫周兩家從此如同一家。

後來,孫堅去世後,孫策力邀周瑜同自己幹,周瑜便毫不猶豫率兵響應。於是,朋友成了兄弟,兄弟成了戰友,二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找妻妾,都找了一對“姐妹花”。

二人共娶一對“姐妹花”

孫策、周瑜原在袁術手下,但袁術勇而無斷,陳登就曾評價他“非治亂之主”,跟了他,成不了大事。孫策周瑜二人志向遠大,遂脫離袁術,聯手自立,共圖大業。

在周瑜的力挺下,孫策迅速打開局面,勢力不斷發展,地盤不斷擴大,逐漸成了江東梟雄,一代霸主。

東漢建安四年(199),時任討逆將軍、吳侯的孫策,進攻袁術舊部劉勳的大本營廬江郡皖縣(今安徽潛山),以調虎離山之計,一舉拿下了皖城。皖城橋公,人稱國老,膝下二女,大喬小喬,國色天香,遠近聞名,勝利後的孫策周瑜,意氣風發,欣然赴橋府,重禮相聘,孫策大周瑜一個月,於是,孫策以兄娶大喬,周瑜以弟娶小喬,雄姿英發的孫、週二人終於抱得美人歸。

戰爭和美女,一直是英雄氣度的一把標尺,英雄的氣度,往往要用美女的歸屬來衡量。

天不假年,孫策英年早逝

199年12月,孫策周瑜分別娶了大小喬,但第二年的4月,大喬還在新婚的喜悅之中,孫策就去世了,結婚才四個月就守寡,讓人心生悲涼的同時,不禁再生疑問,花不僅帶刺,而且索命?剛得如花眷,就做花下鬼?

而且,周瑜與小喬也不過生活了10年,10年後,36歲的周瑜也一命嗚呼,自姐姐大喬成孫策遺孀後,小喬也步其後塵,成了新寡。姐妹倆真有剋夫之相?

其實,孫、週二人的死,與二喬沒毛錢關係,卻都是因爲同一人,那個人就是三國牛人曹操。所不同的是,孫策死於暗殺,周瑜死於箭傷,有所同,有所不同,但一律與二喬無關。

當時,曹操和袁紹正在打官渡之戰,二人在官渡死嗑,孫策想乘機奪取曹操大本營許都(今河南許昌),在集結兵力的過程中,駐紮丹徒(今江蘇鎮江)的孫策一次打獵過程中,因馬跑得太快,脫離了護衛,結果被老仇人吳郡太守許貢的三個門客刺殺身亡。

表面上,孫策的死與許貢有關,實際與曹操有關。當時孫策要襲擊許都,曹操驚出一身冷汗,他手下第一謀士郭嘉說無須擔憂,他對曹操說: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嘉有先見之明?非也,神機妙算都是主動作爲創造的。孫嘉只要許以重金,找幾個刺客冒充一下許貢舊人,還不是輕而易舉?不但師出有名,而且立解許都之急,郭嘉不愧曹操那句讚歎:“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可見,孫策之死並非大喬所致。

周瑜之死

如同孫策的死與大喬沒有關係,周瑜之死,就更與小喬無關了。

孫策故後,周瑜繼承遺志,輔佐其弟孫權。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軍南下,攻打劉表,劉表此時佔據荊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陽)的。當年,劉表病逝,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接着追擊進軍江陵的劉備,在當陽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僅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逃跑,曹操輕取荊州。

荊州得來全不費功夫,曹操一時內心膨脹,想順勢打下東吳,結果被周瑜火燒赤壁,打得大敗虧輸,爲“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曹操雖敗,未損根本 。曹操退軍後,讓曹仁繼續駐守前線,周瑜乘勝追擊,大敗曹仁於南郡(今湖北荊州)。仗雖然打勝了,但戰鬥異常慘烈,戰鬥中,周瑜被曹軍的流矢射中,從此,落下了傷病。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奉孫權之命伐蜀,在遠征的路途,到達巴丘(今湖南嶽陽)時,箭傷突發,溘然而逝,年僅36歲。

可見,周瑜之死,也與小喬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