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辦公室裏扶貧材料堆積如山,各單位幫扶人你來我往,穿梭不斷,忙着拿材料、整材料、送材料。從五月份就開始持續不斷地整材料,一遍又一遍;幫扶人下鄉,一趟又一趟;扶貧檢查,一次又一次。不同的檢查組要求不同,標準不一,樣板千差萬別,因此,扶貧材料也是整來整去、改來改去、沒完沒了,塗改的花裏胡哨,不得不重填,一次一個樣,填材料填的頭髮昏,整材料整的眼發花,給基層增加了負擔,帶來了麻煩!

縣紀委全程參與,監督檢查,以“對基層嚴肅問責”來彰顯對脫貧攻堅的“堅決”,同時也是對自身責任的一種“撇清”。幫扶人盡職盡責、辛辛苦苦工作,但每人身上都感覺有很大壓力,因爲縣紀委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誰出了問題就嚴肅問責,沒有條件可講,沒有討價還價,沒有地方說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縣紀委對具體情況和細節以及真正原因缺乏一定了解,分析不夠深入,自然而然容易出現定位不準、問責失當、用力過猛、問責簡單化、隨意化、過度化、問錯責、錯問責,幫扶人被冤枉也時有發生。只要出現“數據不準、材料欠缺、收入算錯、漏項錯項”等,就給幫扶人扣上“工作落實不到位、不認真、弄虛作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帽子。讓人費解的是,不少幫扶人是單位貧困職工,貧困職工和“官僚主義”到底能扯上多大關係?

不同的檢查組要求不同,檢查的人來了一波又一波,每來一波就發現一些“問題”,然後提出“整改”,剛“整改”好,又來一波,又發現一些“問題”,然後又提出“整改”,就這樣,反覆“整改”,一次一個樣,每次都不同,一次一個“標準”,每次都不一。出現“填的不一樣”,又怎能全怨到幫扶人頭上?幫扶人成了“夾心餅乾”,兩頭受氣,上有紀委追責,下有“不同的檢查組要求填寫的不同”,這難壞了幫扶人,有苦難言、有冤難訴,只有眼睜睜“躺槍”和“背鍋”!

扶貧材料裏的一個“小問題”被放在聚光燈下就成了“大問題”,一個“小錯誤”被放在放大鏡下就成了“大錯誤”。例如,《到戶幫扶工作手冊》中“走訪記錄”填寫簡單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扶貧掛曆和扶貧明示欄沒按手印被問責;收入填寫不準確被處分;填寫“不符合要求”被處理等等,現象不一而足。豈不知,光收入就有多種算法,到底按哪種算法纔對?去諮詢扶貧辦的人,連扶貧辦的人都模棱兩可,給出的答案是不確定,那讓幫扶人又如何去做啊?

有的檢查組是“雞蛋裏挑骨頭,吹毛求疵挑毛病”,無論幫扶人怎樣做都不對,可謂是在扶貧材料上做足了“大文章”,反覆折騰!例如養老金,已附帶明細表,清晰可見,一目瞭然,但檢查組的人還要求在材料首頁備註欄裏寫清“誰和誰的養老金”,真是多此一舉!瑣碎的要命!如果不按要求填寫,紀委就處理幫扶人。還有,扶貧掛曆和扶貧明示欄哪怕有一點點小紕漏也要被問責,這是在搞扶貧嗎?搞得基層危機四伏,人人自危!這本身就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扶貧材料複雜化,累壞了基層,苦了幹部!檢查頻繁,你來我往;重複填寫,一遍又一遍;反覆審覈,一次又一次;來回整改,改來改去。一味地搞材料,把人搞煩了,大家怨聲載道,這哪是把精力和時間用在脫貧攻堅上啊?這分明是用在了形式主義上。脫貧攻堅不是“大搞材料”!幫扶人不該成了“夾心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