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资本论

2年召回1万辆电动汽车。

力帆股份出现了吊诡的一幕——股价瞬间涨停。更离奇的是,这家被追债30亿的公司,股价在3个月内已经翻了一番。

6月19日下午2点30分,力帆股份从4.97元/股,瞬间被6935手拉到了5.03元/股。不仅如此,在一分钟内,力帆股份被强势推到涨停价5.5元/股,总市值72.26亿元。

对于力帆股份涨停的原因,外界有消息传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入主力帆股份。不过,吉利控股集团方面对此果断否认传言,称“没有此事”。而力帆股份也回应媒体称,已看到此消息,正在核实消息来源。

吉利是否真的入主力帆甚至控股,尽管涉事的两家都否认,但在资本市场,一切皆有可能。对外发布的消息就是公式化的东西,一笑而过即可。细心人或许已经发现,自今年3月24日力帆股份从2.47元/股,到现在的3个月时间,其股价已经翻了一倍。

必须提醒注意的是,在力帆股份拉涨停的前一天晚上,其公告称,公司涉及诉讼已达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392起案件中,已判决案件221起,力帆全部为被告,共需赔偿对方18.36亿元。未开庭案件82起,涉及总金额5.8亿元。此外,近12个月内未披露诉讼达到2.68亿元。还有181起诉讼,由于单个案件金额较小不予披露,总金额达到1.64 亿元。

近乎本能的疑问,这么一家财务糟糕的公司,如果没有什么利好,先知先觉的资本为何去拉抬力帆的股票呢?

说起力帆股份,就不能不提实控人尹明善。这位50岁创业大获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一度凭借在摩托车领域的发力成为中国最有名望的企业家之一。他也早早地给力帆指明了转向方向,进入汽车领域,并一度评价价格优势和当时“国民车”的优势大卖。

但消费水平在提高,车的质量却不见有明显进步。力帆股份曾试图搭上SUV的“快车”,其推出的X60车型月销量一度过万,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力帆旗下SUV销量也快速下跌,生命周期较为短暂。全国乘联会数据显示,力帆旗下燃油类SUV已全部停产。

分水岭出现在2014年。力帆股份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并进入亏损状态,当年亏损2397万元,此后每年亏损额均在亿元以上。

此路不通,尹明善又顺应潮流力推新能源汽车。2015年,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874辆,这一成绩在全国车企中名列前茅,引发业内对于力帆股份成功转型的期盼。

很不幸,当年力帆股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有2395辆不符合国家申报补贴的条件,涉及补贴金额达1.14亿元——力帆股份深陷“骗补”风波,财政部甚至取消了力帆汽车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预拨资格。

其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82亿元,同比下降-1950.83%,扣除非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43.95亿元,同比下降-104.45%。2020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下降-103.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为-1.86亿元,同比下降-105.31%。

从销量数据来看,2020年前五个月,公司生产传统乘用车1160辆,同比下降92.90%;生产新能源汽车460辆,同比下降47.73%。

可以这么说,力帆股份的一只脚已经在悬崖的外面。在这种情况下,力帆不变是不可能,但到底是不是吉利来控股,这还真不好说。

眼下,对于吉利来说其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是最大传言。吉利方面表示,这样有利于其更好地对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资源,并助力吉利转型和长期发展。

不过,仔细看看财报和最近的一些消息,吉利本身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据《经济观察报》消息显示,吉利推行的“蓝海计划”被质疑变相裁员。尽管吉利方面发的通知称,所谓“蓝海计划”是基于组织创新与效能提升的新型培养项目,但被员工爆料——普通员工裁员20%,管理层优化30%。

此外,今年3月30日,吉利汽车发布业绩报告:2019年,销售136万辆,比2018年少卖14万辆;净利润为8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5%。

另外,吉利汽车的财报显示,其2019年的行政支出为51.28元,比2018年大幅飙升13.36亿元。2019年的折旧与摊销费用为37.33亿元,同比增加13.2亿元。这两项相加超过了26亿元。要知道,吉利汽车2018年每卖一辆车可以赚1.4万元,2019年只能赚1.2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吉利在新能源方面的力度明显不足。2015年,吉利发布战略“蓝色吉利行动”。这个行动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2018年,才是吉利“新能源元年”。这一年,吉利帝豪、博瑞等车系,都推出新能源产品。财报显示,2018年吉利售出6.7万辆新能源汽车,约占总销量的5%。

2019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万辆,占比8%,不足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量的一半。

那么,吉利会不会因为新能源汽车,或者布局西部,下一颗重要棋子呢?

先看看吉林近些年的收购。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2018年,吉利控股再以约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第一股东。这些并购使得吉利控股拥有了多达十多个品牌,而这一过程中其资金压力问题也颇受外界关注。

2019年6月7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商用车向星马集团递交了15.24%股份的受让意向书,并支付3000万元认购意向金,此举意味着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华菱星马的实际控制人。根据华菱星马最低5.14元/股的转让价,其15.24%股权转让价格最低为4.35亿元。

华菱星马在自产底盘、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吉利收购华菱星马成功,则有利于弥补在商务车板块的短板。

那么,吉利收购力帆会得到什么?

从历史脉络来看,两家都是做摩托起家,也都是低价策略的国民用车,如果吉利能够顺利收购。或许对吉利年底要推出的与哈雷戴维森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小哈雷”摩托车有利好,但哈雷在重庆已有授权,双方会不会有冲突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如果吉利汽车要深耕西部内陆市场,重庆作为桥头堡优势十分明显,而同样做国民车,双方员工培训和生产线适应上或许有较大的相似度。这或许能成为其收购的动因之一。

但如果冲着新能源汽车,“每日资本论”认为,还是省省。毕竟,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刚刚发布了力帆汽车召回3651辆纯电动汽车的消息。加上其2018年6月召回的6431辆车,在过去两年内,力帆汽车累计召回的电动车已超过一万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