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书未完,但是许多人的命运和结局都在判词判曲中可以推测出来。

从《终身误》的判曲来看,薛宝钗最终嫁给了宝玉,两人虽然不是美满婚姻,但仍然过上了“齐眉举案”的生活。

齐眉举案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是指妻子给丈夫送饭时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薛宝钗和贾宝玉成婚后,两人过上了这样的生活,那么薛宝钗生子了吗?

“兰桂齐芳”的说法,让很多人猜测,贾宝玉和薛宝钗生下一子贾桂,后离家出走,薛宝钗如同李纨一样过着孤儿寡母的生活。

但是很多人对此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薛宝钗和贾宝玉成婚事情可以有,但是生子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从贾宝玉对薛宝钗嫌弃的情况可以看出来。

01贾宝玉亲向林黛玉坦白过自己不会与宝钗交往。

《红楼梦》第二十回,史湘云来了之后,贾宝玉正在薛宝钗房里,听到消息后抬身就走,薛宝钗喊住他两人一起到贾母房里。林黛玉看见宝钗宝玉一起来了,便心生不悦。两人为此气恼。

为了安慰林黛玉,贾宝玉扔下史湘云不管,找到林黛玉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庚辰侧批:八字足可消气。]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意思先来后到,贾宝玉用8个字说明了他与黛玉和宝钗的关系:论亲戚,我们是姑舅,宝姐姐是两姨,她比你疏;论时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

这话说得非常直白。在表明自己心迹的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02贾宝玉在梦中嫌弃薛宝钗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夏天中午,林黛玉和薛宝钗到王夫人屋里听到袭人被当作准姨娘看待的消息后,两人同回大观园,林黛玉回屋洗澡,薛宝钗到怡红院给袭人报信。

宝玉正的熟睡,袭人守着她做针线活。见到是宝钗,袭人请她帮自己守一会儿,自己到外面歇一歇。袭人走后,薛宝钗在她的位子上坐下来,因为看到针对活很极漂亮,便忍不住开始绣花;

刚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听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贾宝玉只想着林黛玉的情分,坚决拒绝他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03贾宝玉含蓄的向莺儿拒绝薛宝钗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贾宝玉挨打后,在袭人的提醒下,请薛宝钗身边的丫环莺儿帮助贾宝玉打络子。

贾宝玉一边看莺儿打络子一边与她闲谈,打听她的年龄、姓名等个人事情,表扬她时说过这样的话。暗中透露自己根本不喜欢薛宝钗。原文如下:

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贾宝玉说的很明白,自己无福消受她们两个人。

贾宝玉为何要向莺儿说这样的话呢?因为莺儿是金玉良缘的始作俑者。《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染病梨香院时,贾宝玉前去探望,说起通灵宝玉的字迹时,莺儿凑上来说与薛宝钗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这实际是暗示贾宝玉和薛宝钗是一对,莺儿此举自然是领会薛宝钗的意图,否则一个丫环不可能乱开口。

贾宝玉借打络子之际,向莺儿表明自己的心迹,就是拒绝,就是嫌弃。

04贾宝玉为何会拒绝薛宝钗

道不同不相为谋。贾宝玉拒绝薛宝钗,除了因为林黛玉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两人三观不一致。

贾宝玉不愿意读书,不愿意走仕途之路,但是薛宝钗却热衷于此事,无论是千里迢迢进京选秀还是千方百计想嫁给宝玉,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青云之志”。志趣不同,贾宝玉自然会嫌弃她。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贾雨村到荣国府,史湘云劝宝玉多接触一下官场中人,走仕途之路,贾宝玉当即就撵她走离开自己的房间。袭人尽快打圆场,劝史湘云不要说,并说出了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时,贾宝玉抬脚就走,把她晾在一边的事情。

在贾宝玉眼里,薛宝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引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面对嫌弃的薛宝钗,贾宝玉与她成婚之后,一定不会有夫妻情分,两人越相敬如宾越不可能有夫妻之情,薛宝钗自然不会生子了。

声明: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