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红楼梦》中仅次于林黛玉的重要角色,薛宝钗比林黛玉要幸运得多。

林黛玉天生就有“不足之症”,却根本找不到可以治疗这种“不足之症”的灵丹妙药,她只能吃人参养荣丸,她的病也从来都没有真正被治好过,每逢春分、秋分,林黛玉必然要犯咳疾。

薛宝钗也有从胎里带来的“热毒”,她比林黛玉幸运的是,有一位癞头和尚,专门给了薛家一个可以治疗这种“热毒”的药方,还有一包异香异气的药末做药引,用这个药方和药引,薛家给薛宝钗配制成了一料神奇的“冷香丸”。

说起冷香丸的制作过程,真真儿琐碎死了,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有了这四样花蕊还不够,还要在春风这天将这些花蕊晒开,用雨水这一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天的雪十二钱,与四样花蕊调和,用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团成龙眼大小的丸子,盛在旧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吃的时候,还要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听了薛宝钗的描述,不仅周瑞家的目瞪口呆,就连数百年来的读者,也唏嘘不已。这样麻烦的制作方法,太难模仿了。更何况,还必须用到癞头和尚给的拿包“异香异气”的药引,如果没有药引,即便是凑足了这些原材料,只怕也难以炮制成“冷香丸”。

可是,说到底,这些材料也是有限的,制作成的“冷香丸”也是有一定数量的。薛宝钗长年累月地吃,终有一天会吃完的。如果有一天,薛宝钗吃完了这些冷香丸,究竟该怎么办呢?那位癞头和尚,还会再来给薛宝钗送药引吗?还能有这么凑巧的事,让薛家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就收集起了这些制造“冷香丸”的原材料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薛宝钗的冷香丸吃完了,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其实,答案可能是很多读者都意想不到的。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著作,是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的许多内容。薛宝钗的相貌,就是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翻版,吴月娘是“面如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薛宝钗是“脸如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甚至于连《金瓶梅》中的许多人物名字,都被借鉴到了《红楼梦》之中,金钏儿、玉钏儿、迎春、惜春,来旺儿……都曾经在《金瓶梅》出现过。尤二姐的前后性格变化,和李瓶儿非常相似;尤三姐的性格与刚烈,却偏向于宋蕙莲。宋蕙莲的评语“彩云易散琉璃脆”,又被借鉴到了晴雯的判词中,“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为什么我们要列举这么多《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借鉴?因为薛宝钗的冷香丸,也借鉴了《金瓶梅》中的一种药——西门庆得到的“胡僧药”。

西门庆得到了这种“胡僧药”之后,欣喜若狂,赶着那位神奇的胡僧问:“将来这药我要是吃完了,该到哪里去找大师你呢?”胡僧笑而不语,背上褡裢,拄了拐张,飘然而去。

此时的西门庆,万万没有想到,等吃完了这些胡僧药之后,就是他丧命之时。最后,胡僧药还剩下三粒,潘金莲一口气塞进了西门庆口里,西门庆当天晚上就昏了过去,数日之后,就一命呜呼。

薛宝钗的冷香丸,也不外乎是这样一种命运——当“冷香丸”吃尽之后,就是薛宝钗香消玉殒之日。这是早已注定了的事情。

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因为被赋予了所谓的“金玉良缘”,她在薛家长成了老姑娘,只为了能成就“金玉良缘”;如愿嫁给贾宝玉之后,贾宝玉又因为思念林黛玉,抛下薛宝钗,出家去了。

被遗弃后的薛宝钗,究竟怎么样了?其实,唯一的结局,就是等她的“冷香丸”吃完之后,孤独而悲凉地死去,成为“万艳同悲”中的一份子。

这料神奇的“冷香丸”,是癞头和尚为薛宝钗量身定做的,在他给了薛家这个药方和药引之时,就已经将薛宝钗的人生定格了——冷香丸吃尽之时,就是薛宝钗魂归太虚之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