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有一家公司像跟誰學一樣引起如此大的爭議,3個月內遭遇4家做空機構10次做空,創造了在美上市公司被做空的紀錄。陳向東透露,被做空不是至暗時刻,災難發生在5000萬美元融資後。

來源:中國企業家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李薇

頭圖來源|視頻截圖

3個月內,遭遇4家做空機構10次做空,跟誰學創造了在美上市公司被做空的紀錄。

此前,從未有一家公司像跟誰學一樣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做空者無法理解一家成立6年的中國在線教育公司,連續7個季度保持300%多的增長,並且還能盈利。在過去20年裏,除了科技巨頭谷歌,似乎還沒其他公司能實現。

“其實,被做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做空機構沒有真正地去理解跟誰學,或者更加準確地說,做空機構沒有準確地理解中國的在線教育。”6月21日,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上演講時說。

陳向東表示,審視一家公司時,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評判要素:

第一,這家公司所在的市場是不是足夠大;

第二,這家公司在這個巨大的市場裏是不是有真正超棒的團隊、超高的運營效率,以及超高的運營結果;

第三,這個團隊能不能在一個特別美妙、關鍵的時間點,進入這個市場,享受到這個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

雖然不斷遭遇做空,但跟誰學的市值依然堅挺,目前已經達到138億美元。5月6日,跟誰學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跟誰學的業務增長依然迅猛,其第一季度的收入、現金收入、淨利潤相較去年同期都實現了超過300%的增長。

陳向東在通過實際行動向外界解釋,跟誰學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他本人在教育領域有哪些思考,他如何思考公司與創始人之間的關係等等。

三個月被做空10次,跟誰學陳向東說:這不是至暗時刻,災難發生在4年前

做公司就像做人

做一家企業,首先是做一個人。

陳向東稱,這是他的第一信條。

“我們創辦一家公司的時候,不管最初的起點是想賺很多的錢,還是想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抑或是想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都繞不開一點,我們實際上是通過做這家企業來定義我們的人生,通過做這家企業讓人生更有意義,讓我們能夠追求到所要的幸福和成功。”陳向東說。

陳向東認爲,在此前提條件下,企業一把手如何修煉自我,如何永遠保持善良、保持初心,保持敬畏,尤其是保持對創業夥伴、客戶以及那些關心你、支持你、爲你鼓掌的人的敬畏,變得尤爲重要。

隨之而來的,就是思考如何實現組織最優化。比如吸納最優秀的人才,有最優的模型,最優的企業文化,讓不斷變大的組織依然能像最初創辦時那樣保持初心。

隨着企業的成長,當組織到了6歲或者18歲時,要去思考如何讓這個組織還能像它剛出生時那樣保有好奇心、善良、愛,保有對世界的美好想法,並開始扮演應有的社會角色、承擔起對世界的責任。

創辦跟誰學時,陳向東43歲。“43歲創業肯定和20多歲創業有很多差異,我創業時已經沒有了財務方面的壓力,創業不是爲了去賺很多錢,我就是覺得一個時代來了,技術對教育改變的可能來了,坦白說我想真正做這件事。所以,我在和夥伴們一起創辦跟誰學的第一天就確定了我們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陳向東說。

2020年6月16日,是跟誰學6週年的日子,跟誰學的員工們重看陳向東6年前的演講依然感動。

那個夜晚,陳向東和創業夥伴們講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講一起自我修煉、自我成長、自我改善;講怎樣才能打造一家世界級的公司,怎樣能夠不斷地去做反思和自我批判,不斷地讓團隊保持一個永恆向上的活力狀態。

企業組織如同自然萬物

在意識到做企業如做人之後,陳向東進一步認爲其實企業組織也像自然一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有萬物,組織也該有萬物。

在陳向東看來,企業組織裏的萬物就是,組織裏面的核心關鍵人才背景是不一樣的,知識結構不一樣,他們對很多事情的專業洞察不一樣,但他們背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對真善美的理解、對自身不斷修煉達到最佳狀態的訴求是一樣的。

在創辦跟誰學時,陳向東遇見了很多和他背景不一樣的人。跟誰學初創階段公司裏有300多人,其中200多人都是產品技術研發人員,核心業務管理幹部一共有7個人,其他6個人的背景出身和陳向東完全不一樣。

陳向東期待這些不一樣帶來的化學反應。

“當最核心的夥伴們的成長認知、邏輯底層,以及他們所搭建起來的思維體系和思維框架都和我不一樣時,如果他們每個人還能夠成爲他們領域裏的人才,那我們這些人才在一起繼續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我們每個人,去配上這個組織的話,最後產生的化學反應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陳向東表示。

這些也造就了跟誰學的不同之處。跟誰學是一家只融了A輪就赴美上市的公司,跟誰學也是在上市一年內市值規模快速增長的一家公司。

陳向東感慨道:“我特別興奮的是,跟誰學創辦的時候,我們的夥伴和我如此的不同,正是因爲夥伴們都和我不一樣,所以我們有了一個不同的DNA。正是因爲我們多元化的人才、團隊、認知,多元化的組織,以及多元化背後的文化振動、衝突、共情、同理心,最終達成一致的時候,成爲生命最小可複製細胞的時候,一切纔可以發生。”

大家熟知陳向東的學歷背景是經濟學,其實他在1991年讀的第一個專業是電子技術專業,當時還組裝過收音機。不過,陳向東認爲自己腦海深處一直是工科生思維,之後才轉向經濟學。

在創辦跟誰學的過程中,陳向東常常想起哈佛商學院導師、《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三句話:

第一,偉大的顛覆性的創新往往發生在企業外部。

第二,任何偉大的創新都一定是從一個最小單元點和極度聚焦來展開的。

第三,任何一個真正顛覆性的創新一定是來自於人的認知的創新。

陳向東自認跟誰學在過去創辦的過程當中,犯過很多錯誤,但是他覺得他做對的一件事,就是在打造一個新的DNA方面,不斷培育公司新的DNA,並不斷讓其生長壯大。結合中國的在線教育這個龐大的市場,他認爲跟誰學和其他公司一定會有很大差異。

找到最小單元點

在認知就緒的情況下,陳向東期待一個能夠不斷演化裂變的最小單元點。

跟誰學在2014年創業,大概不到半年就拿到了5000萬美元的融資。不過,陳向東反思:“我們犯過最大的錯誤是,當年拿了一個被人們認爲歷史上最大的A輪融資,但我們並沒有找到當時的最小單元點。”

拿到了5000萬美元融資之後,陳向東一方面去做規模、數據,一方面去找最小單元點。結果是,規模和數據做上去了,最小單元點並沒有找到,“所以2015年,我們陷入了整個公司的至暗時刻。因爲我們壓跟就沒有找到最小單元點,就不具備活下去的資格。“陳向東表示。

2016年,爲了活下去,陳向東率領團隊一下子做了5個產品,同時還投資了幾家公司,意在打造一個巨大的生態。

緊接着災難發生了。跟誰學的5個事業部負責人相互之間不信任,每個事業部都不具備能夠活下來的資格,整個公司每個月都處於虧損狀態。“那個時候非常艱難,我整夜失眠,大量的白頭髮就是那時長出來的。”陳向東回憶。

陳向東不斷自我發問:“陳向東你從什麼地方來?你到什麼地方去?到底是誰讓你有了今天?到底是誰讓你有了痛苦?到底是誰讓你真正的跌入至暗時刻深淵?”

把這些問題解決之後,陳向東豁然開朗:“我們不需要做5件事,我們不需要做投資,因爲我們連活下來的資格還沒有具備,我們還沒有找到我們活下來的最小單元點。”

2016年,跟誰學孵化了一個B2C的產品——高途課堂,2017年,整個公司all in在線直播大班課,並把5個2B的產品全部砍掉,把投資的生態公司能關的關、能退的退,陳向東要從初心出發,重新定義跟誰學。

戰略聚焦

陳向東認爲,跟誰學發展到今天最大的戰略就是聚焦。

“我們在做一個公司的時候,太容易去想,阿里做了多少業務,騰訊做了多少的業務,但是我們真正看業務的時候發現,阿里最賺錢的業務目前還是電商,騰訊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在移動互聯時代活下來的還是微信。”陳向東說。

教育的核心本質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服務、最好的教學、最好的效果、最好的口碑。毫無疑問的是,誰擁有最多的好老師,誰就能成爲最好的教育機構,誰就能成爲學生和家長最可信賴的品牌。

在線下場景,一個好老師一個班教了20個學生;在線上場景,一個好老師可以教2000個學生。因此跟誰學就把一個優秀的老師的產能放大了100倍。“因此我們就把最牛的老師找過來,給他們最好的薪酬、尊重和激勵,我們等於把老師的產能放大了100倍,這就是科技讓教育更美好最初的出發原點。”陳向東說。

因爲直播大班無法兼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問題,爲了保證教學水平和效果,跟誰學給學生配上了輔導老師,通過小班的服務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學習的效率。此外,藉助技術的力量,對學生全面的數據進行分析,對學生提供更加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

在跟誰學2019年上市之後,市場所有的投資人都開始更加關注中國的在線教育、中國的在線直播大班課,而教育行業各家頭部在線教育公司所講的所有故事都是圍繞在線直播大班課展開的。

“創業這6年,我自己最大的變化是我在不斷修煉、不斷地研討自我、批判自我中,試圖成爲一個配得上千載難逢的偉大機遇,配得上一個更大的組織,配得上更多學生、家長期待的教育。”陳向東說。

在漫長的自我考驗、自我管理中,陳向東稱自己永恆的思考是,怎樣定義公司的戰略、人才、公司的文化,讓這家公司永遠能夠方向正確,永遠充滿活力的共同使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