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思想的大躍進,各學派紛紛遊說於各國。而這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轉折點。秦統一六國後,採納了法家思想治理國家。漢初由於百廢待興,所以丞相蕭何主張“無爲而治”的道家思想作爲治國之本。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各朝代沿用儒家思想作爲正統思想。而孔子則被尊稱爲“至聖”,歷朝都會修繕孔廟,孔林。而其後代子孫也被封爲衍聖公,世襲罔替。

到民國時期,衍聖公已經傳到31代孔令貽,但在第一代的時候無論怎樣都難以生出一個男孩。在古代,只有男子才象徵着家族的延續。因此,在當時,孔家是否香火從此就斷了一直爲人所關注。於是孔令貽只好娶了府上的丫鬟,但前兩胎依舊是女孩。

孔家嫡系在外人看來似乎已經從此要斷了,直至孔令貽病重臥牀不起的時候,丫鬟王氏又有了身孕。之後不久孔令貽因病去世,到死也沒能見到自己未出生的孩子。此事被當地政府一直所關注,在王氏將生的時候,甚至當地軍隊包圍了孔府,以防止有人狸貓換太子。

令人欣慰的是,隨着嬰兒的呱呱墜地。孔家第32代衍聖公孔德成出生了。此事一出,全城歡呼,更是因其的出生,城中鳴禮炮表示慶賀。而這都是因爲孔家在封建時期的地位極其高。無論是改朝換代,還是朝堂民間,幾千年來,孔家後代一直繁衍不息。可以說是中國最厲害的家族了。

1949年,隨着國民黨政府的敗退,孔德成也隨着去到了臺灣。在這裏,他不僅宣傳儒家思想,更是成爲了多所大學的老師。在文學造詣方面達到了巔峯。一直被人所敬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