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记得之前看一档节目,要求这些演员自己朗读一段最受感染书籍的名言,刘亦菲选择朗读英国作家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 )的书,这段话启发她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书里说:“你不是你的情绪,你也不是你的认知”,那你是什么?”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对演员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开心的时候,也有难过的时候。

其实在我强迫最迷茫的时候看过他的另一本书《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最开始很困惑的点是,开头就告诉你我的思想、我的情感、我的感知,与我经历的一切,都不能代表我,那么“我”到底是谁。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渐渐找到了答案。

其实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自己也没想到会专注研究灵修,但29岁一场意外彻底打破了他的生活,当时他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为了摆脱抑郁症他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效果一般,最后走向了向内探索之路。

他前往世界各地寻找能给予自己心灵成长的人帮助,最后终于摆脱抑郁。最终写下了《当下的力量》这部非常经典的作品。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是他觉醒之后启发人们向内思考,摆脱各种思维与情绪束缚的作品。这本书开篇就介绍人们是一本不能用思维来阅读的书籍,读者需要摆脱思维的束缚,用心来感受字里行间的内容。

其实人们的痛苦很多时候都源自人们过分认同自己的思维所致。这一点和合理情绪疗法很像,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我们认为一个人在产生不良情绪时会经历这些,首先事件本身(定义为A),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与认知(定义为B),最终产生的情绪(定义为C)这就是经典的ABC理论,在这个理论中认为,人产生不良情绪并非因为事件A导致,而是因为我们对待这件事的认知B所致。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喜欢结果(C),就去找事件(A)的麻烦,尤其是与A有关办法。我们不知道的是,思维(B)才是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

所以这也是很多神经症患者痛苦的原因,尤其强迫症患者,比如产生强迫症后总是担心手没洗干净,一直不停洗手,问题是手干不干净并不会导致人会产生焦虑情绪,而是我们如何对待手干不干净这件事才能导致焦虑的情绪。

强迫思维的形成

痛苦的来源是思维,思维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情绪是思维里最深的一念,是对外境的反应,当起情绪时,那个外境已然是过去。境虽过去,但是我们的思维却仍处在冲突之中,情绪也处于痛苦之中。

而强迫思维就是强迫症的一种,它的核心症状就是人们会不停的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压根摆脱不了,并因此非常痛苦。

当下的力量中这样描述强迫思维:

我们总是忘不掉过去,更担心将来,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过去和未来只是无意义的时间概念。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强迫症患者总是不停的思考一些奇怪的思维,同时自己又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思维,长时间陷入激烈的对抗中,不痛快才怪呢。

我们总是幻想在一种理想的环境,认为只有活在头脑中理想的世界自己才可以被允许,一旦生活失控了就非常抗拒,我们幻想在未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是为了逃离令人不满的现状,从未来得到救赎,让“虚假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懊恼过去,在幻想中修正错误,把正面的形象投射到未来(当然这样毫不费力),也是为了让“虚假自我”获得满足。

另外,“虚假自我”喜欢确认存在,因为没有了过去,“我”是将是谁呢。于是“虚假自我”常常在思维中回到过去,然而,却带来懊恼、痛苦或留恋等情绪,干扰了当下的专注。书中提到:

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甚至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

所以沉迷这些强迫思维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作者认为只有人们诚心活在当下才能摆脱痛苦的束缚。

如何诚心活在当下?

作者认为: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

什么是对当下的臣服呢?说的通俗一些就是你愿意接纳当下的一切,记住是无条件接纳!比如有强迫症或抑郁症,有就有,因为抗拒只能更痛苦,所以臣服吧,此时此刻只有接纳它们才是出路。

《当下的力量》中,托利提出了“向思维认同”和“痛苦之身”这两个概念。他说,我们不能承受“痛苦之身”,于是发展出了种种思维,并认为,这些思维就是“我”,也就是将思维等同于自我,最终令我们陷入思维的墙中,而不能活在当下,与当下正在进行的事物建立毫无障碍的关系。

这听起来会有点复杂,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用思维来对抗痛苦,最终又爱上思维,这导致了种种问题。

在书中介绍,人总是无意识的就会认同我们自己念头和思维。但是思维真的是我们么?我之前说我们脑子中有了好念头很开心,但是马上出现了痛苦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我们又不开心了。那么到底我们是我们的大脑,还是念头牵扯着我们自己?那到底我们是我们大脑的主人,还是大脑主宰我们?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觉得有点难操作,《当下的力量》中,托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操作的办法

①观察你的思考,但不要自我认同

比如,念头或者痛苦的情绪产生时我们此时此刻任何想摆脱或者抗拒的办法都是无效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只是看着这些念头,但不认同。

停止继续跟着这些念头,让它们自由地来,自由地去。我们此时此刻就像看电影一样,其实这招和我们佛教中的内观很像,或者可以说就是这个意思。观看脑中的“电影”,但不要做任何评判,不要对电影中的情节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否则又进入了“强迫性思维”的循环。

②感受你的情绪,或与情绪同在

这个的意思就是,当你产生那些不好的念头时你肯定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体验,比如焦虑、抑郁、甚至一些躯体化不适感。

但此时此刻出现的任何感受,你都要允许它存在,并且专注当下接纳它。只有你完全接纳了恶性循环才能被打破,更多的念头也就不会来了。

《当下的力量》中,托利是这样说:

如果你完全进入这种状态并变得有意识,你将很快从这种状态中脱身。不管哪一种方式,你都没有内在的冲突,没有在抗拒,也没有消极负面的心态。

所以真正的神经症痊愈,并不是没有了痛苦,相反它好像升华了。痊愈的人都会知道当你痊愈的时候,其实是你开始超越这份痛苦,我明白现在我说的有些空洞,但是当你真正走过这场经历后,你会明白我说的感受。之后我看很多我曾经不了解的事情,看懂很多曾经看不懂的书,也会真正理解人性,可以接纳自己的人,或许更加能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当我明白的那一刻,开始了解真正的内心强大并不是你什么都不怕。,相反是可以“无所谓”。#百里挑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