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这里话和群而不党结合起来在和平时期简直是绝配,但是在乱世那就真成迂腐之言了。

齐泰黄子澄都是建文帝的股肱之臣,在削藩这个大原则上他们是一致的,但是一到具体操作时他们就谁也不服谁开始搞对立了。

说起朱棣靖难之役的成功都会说建文帝不想落下杀死叔叔的罪名,有些妇人之仁了,毕竟成败都是朱允炆自己的事。然而齐泰黄子澄这些大儒们,即使失败了那还有一条流芳百世之路。

明朝中最厉害的藩王就是在北边戍边的燕王和宁王,而建文帝也明白这些,削藩操作起来虽然是先弱后强,但是实施起来就别演戏了,奈何熟读史书的大儒们一般都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

德要配位。古人认为有其位必有其德,这个在这两位大儒中真不一定适用。这里的德不是指他们的德行,要是他们德行有问题朱元璋也不会让他们辅助朱允炆。这里的德是指与他们位置相对应的能力,先是削藩做的犹豫不决,再次就是在李景隆首次战败时,黄子澄为了保住当时的地位居然再次给李景隆增加兵力。

齐泰黄子澄这两位总和建文帝讲西汉的七国之乱,这就步入了多少文人的一个误区,就是别人能成功我一定也能成功,格物这事情还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认清自己的形式才是最重要的。

洒扫、应对、进退。这是儒家从小学习的,可是在成人之后却天天想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