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推出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發佈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6月18日,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主題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新起點、新使命、新願景”。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擔任本屆論壇的共同輪值主席。

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推出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發佈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以下爲易會滿講話十大要點全梳理:

看點一

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 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資本市場要肩負起助力更高水平開放的使命。開放是現代經濟體系和成熟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徵,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由之路。中國證監會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不斷豐富內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層次務實合作。

看點二

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 引入做市商制度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辦法,推出小額快速再融資制度,發佈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看點三

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 拓寬ETF互聯互通機制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拓寬ETF互聯互通機制,共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熱忱歡迎各國投資者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在互利共贏中推動全球經濟金融融合發展。

看點四

建立打擊跨境證券違法違規行爲的執法聯盟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的廣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共同建立打擊跨境證券違法違規行爲的執法聯盟,共同解決加強全球上市公司審計監管合作的路徑問題,共同維護各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看點五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6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 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與境外機構投資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增進互相信任,外資總體保持了淨流入。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合作,共同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保持定力,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科創板制度創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舉措正落地實施。

看點六

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了穩健運行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面對這次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全國上下衆志成城、共克時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正加快恢復發展,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了穩健運行。

看點七

疫情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正在並將持續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大家普遍認爲這次由疫情引發的系列問題,兼具了1918年大流感、1929-1933年大蕭條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部分特徵,應對難度前所未有。面對這一重大關口,我們有必要從歷次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深化對危機形成、演變和應對的規律性認識。

看點八

深化國際合作是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必然選擇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深化國際合作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必然選擇。易會滿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經濟體以G20等多邊協作機制爲紐帶,推出巴塞爾協議III,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有力推動了危機化解和世界經濟復甦。實踐證明,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解決方案,各國唯有本着命運與共的情懷團結協作,才能避免“大蕭條”的危機重演。

看點九

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 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堅定推進市場化改革,尊重市場規律,不作行政干預,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形成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保持“零容忍”,嚴肅市場紀律,淨化市場環境。

看點十

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 市場韌性明顯增強

在第12屆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與歷次應對股市風險事件相比,這次資本市場應對疫情衝擊的政策合力更強,效果也更明顯。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強形勢研判,加大了貨幣、財政和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力度。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正常開市和常態化運行,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市場韌性明顯增強,支持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附易會滿講話全文:

尊敬的李強書記,尊敬的易綱行長、樹清主席、龔正代市長、功勝副行長,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作爲本屆論壇的共同輪值主席,首先我謹代表中國證監會向在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線上線下如約參會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對於陸家嘴論壇十二年來的發展與成就,向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纔,劉鶴副總理發表了重要致辭,既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出現的邊際變化,總結了疫情防控中“四個更加重視”的深刻認識;又對貨幣政策、服務實體經濟、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風險應對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等五個方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特別是提出了“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九字方針,這對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貫徹落實。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正在並將持續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大家普遍認爲這次由疫情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兼具了1918年大流感、1929-1933年大蕭條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部分特徵,應對難度前所未有。面對這一重要關口,我們有必要從歷次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深化對危機形成、演變和應對的規律性認識。其中,至少有以下兩點啓示。

一是深化國際合作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必然選擇。危機爆發後,決策者總是面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意識形態化的挑戰。大蕭條時期,以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出臺爲標誌,各國採取“以鄰爲壑”的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導致全球貿易急劇萎縮、金融市場急劇動盪,成爲誘發深度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經濟體以G20等多邊協作機制爲紐帶,推出巴塞爾協議III,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共同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有力推動了危機化解和世界經濟復甦。實踐證明,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解決方案,各國唯有本着命運與共的情懷團結協作,才能避免“大蕭條”的危機重演。

二是專業高效的政策協同是阻止危機擴散和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關鍵所在。歷次危機的應對錶明,迅速恢復市場信心,避免恐慌情緒蔓延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危機救助措施的首要目標和政策着力點。凡是危機中應對比較有效的國家,政府都能夠果斷出手,通過財政、貨幣和金融穩定政策的“組合拳”,及時紓困止血,穩定市場預期。這是經濟金融體系能夠儘快走出危機泥潭,恢復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爲科學應對當前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市場震盪提供了有益借鑑,是我們應該長期堅持下去的。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面對這次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全國上下衆志成城、共克時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正加快恢復發展,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總體保持了穩健運行。我們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是堅定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因疫情而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6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與境外機構投資者保持良好溝通、增進相互信任,外資總體保持了淨流入。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合作,共同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保持定力,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科創板制度創新、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等重大舉措正陸續落地實施。

二是堅持科學監管,在充分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體現監管溫度和彈性。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一方面堅持按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市場自我調節和創新發展的機制作用。另一方面,辯證把握監管的原則性與靈活性,體現區別對待、分類施策的監管導向,較好實現了市場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是強化各方協作,着力提升金融治理效能。與歷次應對股市風險事件相比,這次資本市場應對疫情衝擊的政策合力更強,效果也更明顯。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強形勢研判,加大了貨幣、財政和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力度。中國資本市場實現了正常開市和常態化運行,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市場韌性明顯增強,支持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隨着疫情影響的持續發酵,未來全球可能出現經濟深衰退、金融高風險、要素低流動的不利局面。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維護全球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下面,我想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再談些思考和認識。

(一)直面新起點

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是巨大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因此出現了暫時性困難。但總的看,國際分工的內在邏輯和市場規律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全球化中遇到的問題只能在全球化的發展中去解決。流動流通是資本的天性,融合發展是金融的主流。“後疫情”時期,我們要主動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堅持相向而行,創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共同推進全球金融合作和金融風險防控,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24小時“全天候”接續交易的運行網絡,不同時區、不同地域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市場之間高度聯動,在爲全球經濟貿易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交叉傳染的特徵也日益凸顯。春節以來,全球主要市場接連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劇烈震盪。在這次疫情危機未解除之前,這種情況還可能繼續出現。在特殊時期,沒有哪一個經濟體、哪一個金融市場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零和遊戲。面對危機和風險挑戰,唯有加強合作,守望相助,纔是唯一出路。

新的起點,需要新的眼界、新的格局和新的胸懷。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的廣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共同建立打擊跨境證券違法犯罪行爲的執法聯盟,共同解決加強全球上市公司審計監管合作的路徑問題,共同維護各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些也是在新起點上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要求、新內涵。

(二)擔當新使命

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投資、消費明顯下降,供應鏈產業鏈遭遇梗阻,供需兩端受挫。面對困境,我們金融行業必須主動積極作爲,更好發揮促進要素資源全球配置、便利跨境投融資活動和支持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功能。

一是資本市場要肩負起助力更高水平開放的使命。開放是現代經濟體系和成熟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徵,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由之路。中國證監會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不斷豐富內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層次務實合作,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進一步拓寬ETF互聯互通,共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們也熱忱歡迎各國投資者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在互利共贏中推動全球經濟金融融合發展。

二是資本市場要肩負起推動創新轉型的使命。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最終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回顧歷次全球性經濟金融危機,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是走出危機的根本所在。這次疫情勢必助推新產業新科技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大力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良性循環,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再連接、再優化、再鞏固。我們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管理辦法,推出小額快速融資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發佈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

(三)實現新願景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疫情終將過去,我們也必將迎來一個歷經疫情大考而更加穩健向好的美好未來,這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景,也是我們金融人爲之奮鬥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努力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爲助力經濟加快復甦,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出臺超預期的刺激政策。可以預見,在“後疫情”時期,全球流動性充盈甚至氾濫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場將可能共同面臨“資產荒”的問題,優質上市資源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在這方面,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有更多的擔當。我們將堅決貫徹“六穩”“六保”方針,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防範金融風險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繼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切實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我們要努力創造中國資本市場良好的發展生態。健康的市場生態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總目標,我們將以貫徹落實新證券法爲契機,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着力構建權利義務邊界清晰、市場運行規範有序、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的制度生態;堅定推進市場化改革,尊重市場規律,不做行政干預,更好保護和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形成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保持“零容忍”,嚴肅市場紀律,淨化市場環境。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肩負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中國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創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在要素市場建設方面,我們將繼續支持上海股票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開放發展,支持交易所與境外市場加強多種形式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影響力。在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方面,我們將繼續鼓勵和支持外資金融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爲外資機構創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繼續支持本土機構充分利用上海發展優勢,努力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在優化金融法治環境方面,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司法機關合作,支持上海在證券代表人訴訟、全國性證券期貨糾紛調解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努力建設法治誠信資本市場的示範區。

最後,衷心祝願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衷心祝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產業鏈高清圖譜合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