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缪可馨坠楼身亡#江苏女生缪可馨走了。她在两节作文可后,翻过栏杆从四楼坠楼而亡。关于缪可馨的死,家长一直质疑是她的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却没有通过,老师说作文需要传播“正能量”导致的。在家长和某些人的眼中,存在“恶师祸害学生”的可能。

说实话,教师的职业光环早已光鲜不再。教师早已与城管一样,被某些人勾勒成青面獠牙。出了学生坠亡这等大事,别说是学生家长,作为局外的围观者,都会不自觉地把嫌疑的眼光投向与之有关联的教师。

到底谁是谁非?6月12日,官方通报来了,当地联合调查组认为,“未发现当天课堂上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并且“排除他杀”。很显然,这与部分网友对此事结论的心理预期相距太远。立马就有“公知”评论说,既然教师无责,“学校正与学生家长积极协商”又是怎么回事?被调查的45名学生、3名学校老师是否存在“集体串供”,或者有“统一口径”的可能?总之,这位“公知”认为通报疑点重重,活脱脱一宗“葫芦案”。

今日,某报又有媒体人“狄宣亚”撰文说,“当地通报都很难为缪可馨之死找到清晰原因”,并质疑校方事后所说的涉嫌老师袁某系“优秀教师”。在“狄宣亚”看来,曾经有过体罚学生、收受家长红包等行为的袁某,完全是一副恶师形象,怎么可能是优秀教师?再者,缪可馨的死,“这会不会跟其他因素叠加,比如叠加老师两次要求自己删改、重写文章的压力,继而让她产生失望情绪?”

遇到“缪可馨坠亡”这等热点大事,不信官方的通报,站在“弱势者”的角度对貌似强大者颐指气使,这是很多“公知”和媒体人的惯用手法。小编很纳闷的是,官方通报不信,该信谁?曾记否,数年前的钱云会事件,很多人连乐清市的官方通报都不信,非得要成立什么“第三方调查组”进行调查。记忆犹新的是,某些第三方调查组的成员故意做出“欲语还休”之态,搅起更大的舆情。最后,钱云会当天所戴的附有微录设备的手表还原了一切,所有的“质疑”才戛然而止。难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这个手表,事情的结局又会怎样?

回到缪可馨事件。在调查结论尚未出炉前,学校为什么忙于与家长协商,应该说,就是某些“公知”们施压的结果。孩子坠亡固然可惜,但教师有没有责任,学校该负多大的责任,一切应该凭证据来划分,而舆论绑架的结果,当然是校方拿纳税人的钱慷慨解囊了。再说说袁某是否是“恶师”。学校和家长认为其优秀,是因为“业务能力很强”。有一说一,袁某可能存在袁某打骂学生、违规补课、收红包等情形,这个与其“业务能力”并不能冲抵吧?谁说袁某存在的违规行为,与缪可馨的坠亡就一定有必然联系呢?

你可以保护“弱者”,但故意去围殴“强者”,何尝不也是一种网络暴力?这是一个讲证据的年代,没有铁的证据证明老师袁某与缪可馨的坠亡有必然联系,怎么可以凭猜测和臆想对此事信口雌黄?怎么可以得出此事是“恶师祸害学生”的结论?如果连官方的通报都不信,只相信自己,不能不说,某些人的心理是很阴暗的!

关于缪可馨坠亡事件,您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