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這樣的展覽嗎?

有50年前的防疫口罩

也有疫情期間的紅底白字橫幅

還有普通人在今年二三月發的朋友圈

……

它們都成爲展品,在《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上亮相。6月17日,四川這個“戰疫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展,共展出實物1800餘件,圖片180餘幅,承載了川人戰疫的共同記憶。

範兒姐在現場瞭解到,這次展覽將展出至7月15日,觀展需提前在四川博物院預約。詳細的參觀攻略,隨即奉上,先一起來看展吧,或許就有一件物品或一幅圖片會喚起你在疫情期間的記憶。

50年前防疫口罩長啥樣?

你的朋友圈可能也成了展品

這次展覽一共分爲四個單元。整體畫風比較“正”,用個文縐一點的詞叫“高屋建瓴”。不過,整個呈現出來還是挺接地氣的。

比如在講大美醫者的第二單元。各式各樣的口罩、消毒水看花人眼。

其中最吸引範兒姐的,是一個50年前的防疫口罩↓

這是91歲的韓國慶老人捐贈的。1970年,韓國慶在某醫院傳染科任政治教導員,爲了預防呼吸道傳染,護士長髮給他一個口罩。今年2月初,整理舊衣物的時候翻出這個口罩,清洗消毒之後,他又一次戴上這個口罩。

這是華西醫院提供的援鄂工作服和防護服↓

工作服因爲反覆消殺之後都褪色了。防護服則是四川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慕潔,援鄂歸來之後在療養期間創作完成的。

她將援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15樓病房所有查房醫生的卡通形象繪製在一件防護服上面,讓大家分別簽名。這件“限量版”手繪防護服,是慕潔及其同事們關於戰疫的獨家記憶。

還有一些記錄這場“戰疫”的漫畫作品↓

在講述其他行業共同戰疫的第三單元,不少展品可能我們都親身見過甚至擁有過。

比如各式各樣的紅色橫幅↓

“少喫一頓飯 親情不會淡”“不打麻將不聚會 健康過節最寶貴”……非常接地氣。

還有各種出入證、工作證↓

你的小區出入證,現在還留着嗎?

牆上掛的鑼也有故事↓

它屬於彭州紅瓦村志願者肖佑安。疫情期間,他每天6點起牀,一手拿喇叭一手持鑼,邊走邊敲,向全村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早中晚宣傳三次,堅持不懈了2個多月,一個已經敲破的鑼是他的抗疫記憶。

更有意思的是,你的朋友圈可能也成了展品↓

二三月間,宅家就是做貢獻。曬曬今天做了什麼好喫的,在家裏怎麼度過,生動有趣。

在現場,範兒姐還偶遇了“雨衣妹妹”劉仙,她提供了用過的雨衣、帽子、護目鏡等作爲展品↓

劉仙是一位90後餐飲從業者,疫情期間和團隊從成都前往武漢,40多天內爲當地醫護人員提供超過兩萬份免費盒飯。因缺少防護服,她穿着雨衣送飯,由此得名“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在武漢的照片

更多有意思的展品和故事,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現場尋找哈!

每個四川人都有自己的戰疫記憶

疫情給你留下了什麼?

除了專題展展出的這些物品和圖片,疫情期間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來看看你對哪個印象最深:

IFS、太古裏等商場表示體溫已測的貼紙↓

成華區五色卡↓

按電梯的牙籤、筆蓋、打火機↓

火鍋抗疫英雄卡↓

餐飲門店的安全公示↓

外賣安心卡↓

隔桌牌↓

排隊間隔一米的標誌↓

博物館參觀登記卡↓

健康申報證明↓

健康狀況隨訪記錄表↓

醫學觀察告知單↓

核酸檢測申請單↓

寫在最後:

四川戰疫專題展其實不大,簡單逛逛可能也就只需二三十分鐘。但它記錄的,是過去半年時間裏我們的親身經歷。

這個“我們”,或許是宅在家裏自娛自樂的人,不出門就是不添亂。或許是志願者,在不同崗位上各盡其能。或許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度過了非常辛苦的半年。

專題展是回顧和總結,其實也是提醒,如今戰疫還是進行時,而非過去時。我們還要持續努力加油呀!

Tips

疫情防控期間觀展tips:

時間:6月17日-7月15日,每週二至週日9點到17點(16點停止入館)

地點:四川博物院一樓臨展1廳

每日限額:2000人(上午下午各1000人)

預約參觀:提前在四川博物院微信上預約,參觀當日出示預約二維碼,覈驗健康碼後入館

文末擺一擺

疫情給你留下了什麼?

編輯丨楊三斤、jevon

攝影丨jevon

綜合封面新聞,部分圖片綜合自網絡,源見水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