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發144萬張“學生錯峯分時就餐券”、新安裝44個水龍頭和水池、設置了廢棄口罩專用投放桶……自南通大學復學以來,全校4萬餘師生員工的就餐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鬥爭中,通大後勤保障部門堅信做好一日三餐,也是爲抗“疫”做貢獻,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與鍋碗瓢盆相伴,盡全力做好每一道菜,打好每一份飯,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增強在校師生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隨着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管理,他們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嚴格落實防控工作,讓飲食服務既安全又溫馨,默默守護着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帶着好奇和敬意,最近,記者前往通大飲食服務中心一探究竟。

科學防控,規範操作

爲了減少復工復學後食堂就餐高峯期師生在食堂內部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機率,更好地保障師生在校用餐期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通大飲食服務中心採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科學防控,規範操作。

結合疫情防控要求,飲服中心拓寬思路,創新方法,對就餐數據進行實地調研、論證,提出“錯峯分時就餐券”方案,利用不同顏色餐券,做好學生就餐高峯的分流。中心先後製作派發144萬張“學生錯峯分時就餐券”,積極引導就餐學生分批、分量、分時段實行錯峯就餐,緩解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就餐擁擠現象和就餐高峯的壓力。

中心還對各食堂售賣窗口進行了更加合理的規劃,減少就餐等待時間較長的風味窗口,增加大夥快餐窗口的供應;各食堂在室外搭設帳篷,售賣營養快餐,避免人員聚集性等候,最大限度地保障用餐師生的安全。

爲了做好食堂高峯時段的食堂管理工作,後勤保障部派出管理人員和學校團委派出的學生志願者,共同參與食堂就餐高峯期間的管理工作,做好就餐秩序的維護。

爲加強食堂規範化操作,食堂工作人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自覺增加洗手消毒頻次,上崗前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詢問,進入食堂後全程佩戴口罩;對於部分風味窗口的餐具無法通過洗碗機消毒,中心要求各窗口的餐具必須經過熱力消毒後,方可使用;各校區食堂按照規範要求,用最科學的方式配比消毒液,進行環境預防性消毒。

爲了減少就餐師生的餐前洗手聚集排隊,修繕服務中心在較短時間內就爲各校區食堂新安裝了44個水龍頭和水池;食堂不僅在外部洗手水池配備洗手消毒液,還在內部安放免洗酒精洗消液,提醒就餐師生做好個人衛生消毒工作。

中心還在每個售賣窗口前劃分排隊引導線,確保排隊等候的間距爲1米;在就餐桌擺放隔離板和就餐提醒,要求就餐人員進入食堂就餐時少說話、少交流;爲防止廢棄口罩造成二次污染,在食堂門口設置了廢棄口罩專用投放桶,做好廢棄口罩集中處理工作;在各校區食堂設置專門的單向進出口通道,放置隔離帶,由專人管控,嚴格值守把關,減少人員碰面幾率。

疫情防控期間,中心尤其強調食品安全工作,嚴格落實“7S”現場管理。食堂供應所有菜品營養搭配,燒熟煮透,保證中心溫度不低於70℃;嚴把食材質量關,對庫存食品進行全面清查,認真落實食品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做好臺賬記錄;開展食品抽樣快檢,嚴格執行食品溯源管理機制;外來供應商工作人員需提供近14天的活動軌跡及人員接觸情況,做好健康監測及登記,要求供應商配送人員相對固定,不得隨意更換。

用心服務,踐行初心

4月17日,南通大學迎來了學生復學報到。然而,天公並不作美,滴滴答答下着小雨,中心工作人員看到學生復學途中奔波的疲憊,校門口迎接返校學生的老師、志願者及安保人員的辛苦,各校區教工食堂快速反應,第一時間煮好薑湯,送到校門口值守的保衛人員、學工老師、志願者以及返校師生手中,在這個特殊期間,暖身又暖心。

疫情防控期間,中心食堂除了做好日常師生供餐保障工作外,還承擔了鍾秀校區臨時隔離醫學觀察點近300名師生的一日三餐製作和送餐任務。自接到任務開始,中心就安排專人每日三餐準時爲隔離點師生提供送餐服務,並與隔離點師生進行交流溝通,提前瞭解他們的就餐需求,做一些符合他們口味喜好的飯菜及時送到隔離點,讓隔離點師生感受到關愛,暖胃更暖心,幫助他們度過一個溫暖的隔離期,隔離點師生對這樣的暖心服務深表感謝。

隨着學生復學報到的開始,醫療中心的工作人員就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線,尤其是在臨時隔離醫學觀察點的工作人員非常辛苦。中心看到忙碌的一線工作者,一直想爲他們獻愛心,做些服務工作。5月5日是傳統的立夏節氣,中心分管領導帶領中心工作人員,先後來到各校區醫務室、臨時隔離醫學觀察點、機關送診志願者值班點,看望慰問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併爲大家送上了中心提前準備好的節日慰問品——6個暖心蛋和一張精心設計的“感謝有你”的慰問卡。收到慰問品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感動,感謝飲服中心在節日裏還能想着他們,給他們送來了暖心蛋,讓他們體驗到家的味道。小小的慰問卡,寥寥幾字,紙短情長,卻道不盡飲服中心全體員工的綿綿愛心。

勤勉敬業,樂於奉獻

食堂工作,沒有光鮮的外衣、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也沒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

自3月份通大青教餐廳復工以來,在校就餐的師生數量每日都在遞增,工作異常忙碌。每天的體溫監測、口罩登記發放、收貨查驗、一日三餐高峯期間人流管控、第2天菜品預訂、各類臺賬的完善……這一切工作都集中在管理員丁寶娣身上,但她從來沒有因爲工作緊張忙碌,喊過苦叫過累。今年是她女兒的高考之年,但她放棄了陪伴女兒的時間,一心撲在工作上,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青教餐廳的工作中,只能每天早上見到女兒,關心一下女兒的學習與生活情況,把對女兒的愧疚深深地埋藏在心裏。

趙程,米飯線班組長。在休婚假期間,遇上了米飯線的設備“罷工”,接到電話後,立即聯繫維修人員,自己也趕到現場,和維修人員一起維修。維修結束,試過機後,本來就可以回家繼續休假。可他看到疫情防控期間,各校區米飯線使用量激增,設備維修耽誤了生產時間,他二話不說,留下來和工人一起扛米、拆袋、倒米進倉、把米飯一箱箱搬起、放下……悶熱的工作環境導致汗水直流,全身沒有一處是乾的,他用自己的行動影響着身邊的每一位同事。

方亮,中心的採購員。清晨,當別人還沉浸在美夢中時,他已經在市場上忙於各種原料的採購;週末、節假日,當別人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時,他必須捨棄這些,因爲食堂採購半刻耽誤不得、馬虎不得;只要食堂需要,無論颳風下雨,他總是義不容辭,不會因想要休息要求一次性多采購存放,他時刻謹記中心“每日採購,多次少量”的採購原則。疫情防控期間,菜價波動較大,爲了在確保質量的同時將採購價格控制到最低,每天到達市場後不急於採購,先根據採購清單對整個市場進行價格摸底,做到心中有數,貨比多家後再決定。做好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也離不開方亮家人的一份支持。方亮的孩子還小,只有幾個月大。夜裏孩子餵奶、更換尿不溼等家務事,從來不要他起牀幫忙,都是他妻子一個人默默包攬、任勞任怨,爲的就是讓他能好好休息,不影響第二天的早起採購。

食堂作爲保障性部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鬥爭中,這裏的工作人員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回報學校,服務師生,成爲校園裏一羣“最可愛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