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天過會!中芯國際衝刺科創板跑出“芯”速度 

公司準備充分,交易所服務在前,從獲得上交所科創板受理到成功過會,中芯國際只用了19天,刷新了科創板速度。

6月19日晚間,上交所披露科創板第47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結果,同意中芯國際首發上市。

中芯國際科創板IPO給市場的感受就一個字“快”。回溯其“趕考”歷程:5月5日,公司宣佈將在科創板IPO;5月7日,公司與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簽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6月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6月7日,上交所披露公司首輪問詢函答覆;6月19日,成功過會。

對於中芯國際“快速過會”,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上證報採訪時表示,中芯國際此前已在港股上市,具有16年公衆公司的歷程,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已經得到了嚴格的市場檢驗。其濃厚的科創成色和產業戰略地位,也成爲公司IPO審覈得以提速的先決條件。此外,中芯國際準備充分、上交所“服務在前”,都是公司能夠快速過會的重要因素。

根據披露,科創板上市委對中芯國際提出了三方面審覈意見。

首先,上市委要求公司就相關訴訟適用中國內地法律及提交中國內地法院管轄的承諾作進一步披露:一是當公司合法權益受到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他人侵害時,境內投資者提起的派生訴訟;二是因公司信息披露出現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致使境內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境內投資者針對公司及其他相關責任人提起的民事賠償訴訟。

其次,上市委要求公司在招股書中進一步提示,在科創板上市後,公司在股份優先認購安排、獨立董事股權激勵等方面,與中國內地現行公司證券法律法規要求的差異。

第三,上市委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28nm製程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毛利率持續爲負,是否構成相關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減值的跡象;如是,需要計提的減值準備是否會對公司財務報表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上市委會議還就先進製程產品的市場定位及未來應用前景等三個方面問題,對公司提出問詢。

其中,在技術方面,上市委要求公司說明14nm和28nm等較先進製程產品的市場定位及未來應用前景。在業務方面,上市委要求公司說明超過3億美元的28nm製程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在手訂單是否構成虧損訂單、是否預計了相關損失、並說明對報告期內財務報表的影響。

中芯國際本次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00億元,用於12英寸芯片SNI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