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們每天花在網頁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網頁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作者以閱讀型網頁設計爲例,談談哪幾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近負責某知識型社區的改版,其中一塊是提升讀者在網頁端閱讀的體驗。在調研一些網站的設計規範和查閱部分文獻後,結合自己的思考,總結如下幾點,以供參考。

一個閱讀型網頁,比如各新聞資訊網站、閱讀型社區、web端讀書網站等,在去除廣告等干擾元素後,純內容的閱讀體驗會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字體、字號、字色、行寬、行間距、段間距、背景色。

接下來一一介紹。

字體:

襯線字體 or 非襯線字體:調研了多個網站,均採用非襯線字體。

查閱資料,襯線字體更富表現力,可提高辨識度和閱讀效率,多用於報紙、書籍等印刷品,以及電子雜誌和藝術網站的正文字體。

在電子屏上顯示時,由於字號、顯示器尺寸、顯示器分辨率等影響因素,使用襯線字體時過細的筆畫可能會顯示不清難以辨認。

從穩妥角度考慮,這可能是各大網站均採用非襯線字體作爲首選字體的原因。

推薦以下字體:

MacOS

中文:首選 蘋方regular 次選 冬青黑體簡體。

英文:首選 Helvetica Neue 次選 Arial。

Windows

中文:首選 微軟雅黑 次選 冬青黑體簡體。

英文:首選 Arial 次選 Tahoma。

字號:

字號太小看不清累眼睛,太大頁面不精緻且顯示效率低。

一個字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來有多大,取決於字號和單個像素方塊的物理尺寸。單像素塊尺寸,取決於顯示器尺寸和顯示器分辨率。

隨着顯示器技術發展,在顯示器尺寸沒有變大的情況下,顯示器分辨率越來越高,這意味着單像素方塊的物理尺寸越來越小,因此網頁端設計時的推薦字號也在變大,從12px 到 14px 到 16px。

穩妥起見,正文建議使用 16px 。以此爲基準,擴大和減小後確定標題和輔助文本的字號,此處建議以 4px 爲步長,使對比明顯。

字色和背景色:

閱讀體驗受文字和背景的對比度影響。高對比度時,識別清晰,但眼睛容易疲勞。只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對比度,才能做到既識別清晰,長時間閱讀又不容易累。

首先是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二者本身對比較強,加上人類眼睛側抑制等視覺機制,會讓反差特別大,因此識別起來很清晰。由於白底黑字相較於黑底白字的反差更小[1],故而可讀性更高,適用於注重文字閱讀的網站;黑底白字視覺刺激性強,適用於注重視覺表現力或營造氛圍的單頁面,比如海報、主題網站首頁等。另外,對於視覺受損的用戶,此兩種配色方案也是較人性化的選擇。

然而,白底黑字並非最好。由於白色具有100%的亮度,黑色是0%,巨大的亮度對比讓眼睛在閱讀時要盡全力去適應,容易引起眼部疲勞,因此白底黑字仍不適宜長時間的閱讀,所以印刷品讀物的紙張多用乳白色或淡黃色的紙張。又因爲顯示器本身就發光,所以在電腦上閱讀純白色背景的文字,比在紙上閱讀時,眼睛會更容易疲乏。

然而Hill(1997)的研究卻表明:黑色和白色一直被認爲是最可讀的;有黑色在內的色彩組合比沒有黑色的色彩組合更易於閱讀;較淺背景上較深的文本比較暗的背景上較淺的文本的評價高。因此,更好的組合可能是保證了對比度(大於4.5)的淺灰背景 + 深灰文本。

行寬:

行寬過大,閱讀時要轉動脖子,降低閱讀效率,而且目光從行尾移至下一行首容易串行。行寬過小,用戶注視點要在行間頻繁跳躍,降低了閱讀速度,體驗也不好。爲防止此現象,文本寬度最好在450-700px之間。

確定具體數值時,要注意行寬應該是正文字號的整數倍。這是因爲中文是方塊字,最好的排版應該像小學時的作文本那樣,每一列字都對齊,除最後一行外,每一行應該寫滿,這樣才能整整齊齊。

如果採用左對齊,可以達到每一列字都對齊(有半角字符的行,會破壞隊形),但當最後一個字符爲標點時,會直接換行,導致此行會缺一塊,不好。

如果採用兩端對齊,就能避免這種情況。但兩端對齊有另一個問題,段落的最後一行不一定寫滿行。當最後一行未寫滿行,且,行寬不是正文字號的整數倍時,爲了達到兩端對齊,前面行會增加字間距,但最後一行不會增加字間距。這樣,最後一行的每個字都不能與其所在列對齊。

如果行寬是正文字號的整數倍,就能避免這種情況。達到兩端對齊不留空,每列對齊像閱兵的效果。

左對齊

兩端對齊

行間距:

行間距太小,有密不透氣的感覺,讀者瀏覽文章時容易串行;行間距太大,閱讀時會感覺文章不夠連貫,頁面也不夠精緻。網頁上行距常用em爲單位,不管是中文網站還是英文網站,大多用1.5em-1.8em的行距。

段間距:

分情況。文章較短,就不需要很寬的段距;文章很長,最好利用段距分隔文章的節奏,給閱讀者喘息和思考的機會,提高文章的可讀性。經驗值是,段間距一般爲行間距的75% 。

結語:

實際上,影響純內容閱讀體驗的遠不止以上這些。實際工作中,環境光、設備尺寸和分辨率、用戶視力等都應該在設計師的考慮範圍內。魔鬼在細節中,多考慮一些,用戶體驗就會提升一些。

參考文獻: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NTEyNjMy.html

https://marijohannessen.github.io/color-contrast-checker/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66232

本文由 @Tzufeng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