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的蔓延,使多国深受其害,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去做好防控,将风险降至更低,减少新冠所带来的损害,增加安全防护,尽力保障生命安全。

但在防控新冠的同时,出现了一点怪怪的事情,那就是多国相继出现肉联厂暴发新冠的现象,这其中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原因,大家也都想了解了解是怎么回事,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早有4月13日,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因大批员工被发现感染新冠,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厂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周日决定关闭位于南达科他州苏福尔斯(Sioux Falls)的猪肉加工厂。

后有6月17日,据柏林(美联社)发布,德国Toennies大型肉类工厂的400人检测出新冠呈阳性,该屠宰场是其在德国最大的屠宰场,拥有6,000多名员工,当地政府已经要求即刻停工10日接受全面检查。

接着6月18日,英国威尔士公共卫生部证实,位于威尔士兰盖夫尼市的禽肉生产企业两姐妹食品集团(2Sisters)工厂,因爆发新冠停产并关闭,休整14天。目前该工厂有58例确诊病例,560名员工将全部接受新冠检测。

同时,另一家位于威尔士的食品加工厂RowanFoods也发现38名工人感染新冠,该工厂一共有1500名工人。公司方面称,被感染的38名工人“目前已经不上班了,没人住院,厂房区也没有出现集体感染的趋势”。

此外,据彭博商业周刊称,由于新冠冲击,4~5月期间,全美115家肉类工厂总共曝出5000多名工人感染新冠,这其中有20人死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肉联厂成为新冠的主要爆发点?

1、基本不可能做到的社交隔离

一般来讲,肉联厂厂房会有1000多个员工同时作业,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做到社交隔离。同时,一趟班一般是八个小时,想象一下,一千多个工人那样肩并肩站着,在一个厂房里共处八小时,感染几率肯定是很大的。

2、基本不可能戴口罩

肉类加工多属于体力活,处理一份动物肢体,工人一般只有几秒的时间,然后下一块就来了,这样一份接一份地处理,呼吸急促是肯定的,自然戴着口罩作业也不太现实。

3、肉联厂低温使得病毒存活时间更久

为了防止肉类变质或者被食源性病原体污染,肉联厂有设备保证室内作业低温,而这种低温环境刚好让病毒在人体外更容易存活。

4、肉联厂的风扇导致飞沫传播更快

如果在完全没有空气流动的理想状态下,大型飞沫在落前是飞不过6英尺(约1.8米)地,这就是2米社交隔离的理论依据。但是,只要加一点点风力,这个6英尺安全距离就不复存在,而肉联厂里高效运转的风扇,使得厂房内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常态的上百倍。

5、工人属于易感人群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肉联厂加工的从业者主要是贫困人士。从社会经济层面上分析,这些工人工作以后也不难做到社交完全隔离,而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有可能更差。一旦这些人有感染,他们或是得不到及时防治,或是为了“全勤奖”带病上班,这样感染就会进一步扩大。

总之,通过以上“5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为什么新冠偏偏在“肉联厂”里多发,而这些国家多是我国肉类制品进口的重要国家,又该如何做好、确保进口肉制品的安全放心呢?

6月18日,商务部回应称:增加食品农产品进口是我国实施积极进口政策的重要内容。进口的食品农产品应该符合中国相关检验检疫规定。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调,从源头上管控好进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同时,国内的肉联厂也应该加以“警惕”,引以“为戒”,通过以上“5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有条件的可全体做个新冠检测,并时刻做好防范要点,加强管理,确保生产人员安全,以及肉制品的安全放心。

作为普通老百姓的话,国内虽然大大好转,但是也不可大意,尽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外出时戴好口罩,勤洗手消毒,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多吃熟食,少吃生鲜凉食,在吃肉制品方面,建议尽量去正规渠道选购,购买新鲜肉制品,同时做好清洗、加热后再食用,为了安全健康,花再多心思,做再多细节都不为过。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如果您对文章或小编有什么建议,也请在下面的评论处留言,相信在您的关怀下,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