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家鄉有句俗語叫“年輕時不怕苦,年老時不怕苦”,的確,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足夠的體力,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喫點苦味可以磨礪你的心,從長遠來看,這不一定是件壞事,但是,人老了,精力就不如以前了,喫苦了,就是人生的大不幸。

過去,我家鄉有句俗語叫“年輕時不怕苦,年老時不怕苦”,的確,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足夠的體力,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喫點苦味可以磨礪你的心,從長遠來看,這不一定是件壞事,但是,人老了,精力就不如以前了,喫苦了,就是人生的大不幸。

中年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階段,是時候擺脫幼稚和成熟了,被稱爲“現代維摩拉卡提”的南懷瑾僧侶爲中年人留下了三條建議,記住這三個字,風平浪靜的他下半輩子。

首先,學會享受孤獨。

佛陀說,萬物無常,世間萬物都在經歷成、生、變、死的過程,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佛教徒稱這個世界爲“可容忍的”,他們生離死別,有許多失望,年輕人不知道悲傷是什麼感覺,他們總是認爲自己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可以揮霍,但到了中年,他們很難應付身邊人和事的離去。

俗話說得好,“致富貴人難學”,當人們處於有利的處境時,他們往往貪圖享樂,不想離開,一旦他們遇到變化,就會感到黑暗,因此,根據佛經,人們真正的認識方式是從厭倦離開幸福和享受孤獨開始,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他放棄了王位,一步步走向佛果。

《金剛經》說:“過去的心得不到,現在的心得不到,將來的心得不到,”不管有多少名利,有多少人和事,你終究抓不到,如果你學會享受孤獨,你就不會在生活中受苦。

第二句話,把它放下,就是失去它。

一個人的心只有拳頭那麼大,所有的東西都裝在裏面,當然,這將是無法忍受的,金剛經上有一句話:“菩薩若不能施捨,其福不可思,”施捨是行善,而不是活在人、我、衆生、長壽四個方面,但不裝在心上不僅是好的,而且所有的痛苦都不裝在心上,這纔是真正的分離。

這個教派有一個典故,一位中年男子來到寺廟,告訴禪師,他嚐到了人間的冷暖情懷,現在事情不同於人,命運已經在那裏了,他想皈依佛教,禪師說:“放下,”他把傘弄丟了,禪師說:“放下吧,”沉默片刻後,他說他已經放棄了所有的名利,禪師仍然說:“放下它,”當他困惑的時候,禪師問:“你失去了所有的不幸、痛苦和麻煩了嗎?”

到了中年,我們應該學會擺脫煩惱、負擔和痛苦。

第三句,真正的祝福是純粹的祝福。

享受世間的大福是容易的,但真正的福是純粹的福,佛陀說,世界是苦的、空的、無常的,但是世界上的普通人把虛假視爲真,把無常視爲真,所以即使祝福來到我們的眼前,他們也會繼續攀登這個難以享受的世界。

再者,曾軼阿罕的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雖受婆羅門的祝福,但不是真的”,無論世上有多少祝福,仍然不是幸福,學習佛教,認識到虛無,知道自性本來是純潔的,那纔是真正的福氣,世上求福不難,但求福的都是活人,作爲一箇中年人,他學會了享受純粹的幸福,學會了安逸的時代,學會了不去追求虛幻的東西,因爲現在纔是最珍貴的,南無阿彌陀佛。

金剛經上說什麼

更多佛經釋義和佛經,請關注蓮花和隱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