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恭城瑤鄉,經過大雨洗禮,千山疊翠,生機盎然。村屯小巷,山野田間,隨處閃現着一支支戴紅袖章的小分隊,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他們正在辛勤忙碌——清理洪水過後的垃圾、調解因洪水引發的糾紛、走進各家各戶瞭解有無受災情況……

這一支支躍動在鄉村的小分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值日甲長。

今年初,恭城瑤族自治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創新推行村屯“組甲”制,以此深化“三心三治一守”(“三心”即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一守”即守規矩)社會治理“恭城模式”,創新羣衆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爲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村屯“組甲”制推行以來,一大批組甲長肩負起“管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職責,激活了基層細胞,延伸了社會治理的觸角,成爲參與法治宣傳、矛盾糾紛化解、特殊人羣幫扶等服務羣衆的一支力量,並取得明顯效果。

今年第一季度,恭城縣羣衆安全感達98.99%,排在全區第18名、桂林市第2名,矛盾糾紛、治安問題有效處理率排名桂林市第二,政法隊伍執法滿意度排名桂林市第一,社會安全穩定動態工作績效排名全區第三……

2019年12月18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南寧召開建設平安廣西活動表彰大會。圖爲恭城縣縣委書記鄧曉強(中)上臺領取“2017-2018年度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縣(市、區)”獎牌。

深化治理 組甲成形

2019年9月3日,全區深入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會在河池市宜州區召開。圖爲恭城縣縣長黃枝君代表恭城作“三心三治一守”經驗介紹發言。

在深化社會治理方面,恭城縣一直走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

2018年伊始,恭城縣創新開展“三心三治一守”活動。活動催生了“蝶變效應”——“千畝魚塘無需看,萬畝果園不用守;街上門面無人盜,農村住房不上鎖”的美好願景,正在瑤鄉變成現實。

去年9月,在河池市宜州區召開的全區深入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會”上,恭城縣縣長黃枝君在大會上作經驗介紹,“三心三治一守”社會治理模式在全區推廣。

“三心三治一守”活動,帶來一花多果——

2019年12月18日,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建設平安廣西活動表彰大會上,恭城縣委書記鄧曉強走向主席臺,從自治區領導手中接過了“2017-2018年度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單位”牌匾,再一次贏來令人羨慕的目光。

從2016年至2019年,恭城縣連續4年獲得國家信訪工作“三無”縣榮譽稱號。

……

惟進步,不止步。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於恭城縣而言,是鼓勵,更是鞭策。

針對基層力量薄弱,村級組織人手不足,辦法不多,羣衆以家庭爲單位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等現象,2020年,恭城縣在“三心三治一守”活動基礎上,打通“神經末梢”,致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強力推行“組甲”制,創新羣衆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

“組甲”制按照居住相近、易於集中、便於管理原則,每10戶至15戶農戶組成一個甲,每2個至3個甲組成一個小組,將組甲作爲最末端網格置於平安建設網中。

“通過推行‘組甲’制,讓每一個家庭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激活基層神經末梢、家庭細胞,人人蔘與平安建設,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縣、鄉、村、屯(組)、甲’五級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合力,實現‘村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責’。”恭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朱桂斌說道。

在推行“組甲”制中,恭城縣優先推薦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村民骨幹等羣體,把政治強、作風正、鄰里關係和諧、有影響力及號召力的能人納入到組甲長隊伍中,選優配強組甲長,充分發揮組甲長在政府號召衆響應、公共事件齊參與、鄰里關係倡和諧、宗親關係憑公正、公共利益共維護、社會公德守規矩、遵紀守法勿添亂、生產發展互幫助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自治,從而提高治理效率,達到基層善治的目的。

縣委政法委繼續加大社會治理工作培訓力度,採取集中培訓和下到鄉鎮培訓的方式,圍繞“組甲”制、“三心三治一守”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開展培訓。目前已培訓12期5000多人次。

大培訓開展後,村民義務爲村屯社會治理出力的思想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我年紀大了,做不了組長、甲長,但我兒子是黨員,他可以擔起這份責。”觀音鄉的鄉人大代表殷宗禮主動推薦兒子擔任組甲長

“在鄉幹部、村幹部忙不過來時,我們能爲自己的家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們的榮幸!”平安鎮橋頭村蟠龍屯甲長莫國文如是說。

截至目前,全縣117個行政村共設置2050個組、4368個甲,選配組長2050人、甲長4368人。

黨建引領 聚力齊心

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恭城縣在2019年深入開展15期社會治理培訓的基礎上,2020年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縣、鄉、村、屯(組)、甲”五級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合力。

“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

走進平安鎮橋頭村蟠龍屯、橋頭屯的中心廣場,這句代表着廣大黨員幹部共同心聲的標語,吸人眼球,令人心暖。

社會治理的“主心骨”是黨的基層組織。恭城縣在推行“組甲”制中,注重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

平安鎮橋頭村是恭城縣平安鎮政府和高鐵站所在地,村轄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940畝,全村共1171戶4830人。由於坐擁高鐵站,平安康養特色小鎮(高鐵經濟產業園)落戶平安鎮橋頭村。

因處於項目建設的焦點地帶,橋頭村涉及徵地拆遷問題,村民的思想觀念在發生變化,素質參差不齊,“個人自掃門前雪”“別人拆遷我觀望”等現象嚴重。村裏的一些老人因爲住慣了泥牆瓦房,對縣裏統一規劃的工程項目不理解不支持。

該村組甲長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響應縣委、政府決策部署,走進羣衆家中,與羣衆拉家常、傳信息、講政策,動員村民積極配合平安康養特色小鎮項目建設。

陳偉是平安康養特色小鎮裏第一個享受到紅利的人。

去年底,因父去世,在廣東打工的陳偉返鄉處理父親的後事。

“我們要對平安康養特色小鎮進行統一規劃,你家的圍牆和鐵棚在規劃場地範圍內,請你配合拆遷工作。”甲長陳有慶找到陳偉,商量拆遷事宜。

“這塊地是屬於我們家的,我不同意充公。”陳偉毫不猶豫地拒絕。

“你每年都到外地打工,在家裏陪老人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現在開始規劃平安康養特色小鎮,你不如考慮回鄉發展,這樣也好照顧家人。”陳甲長的一席話,給陳偉指明瞭就業方向。

如今,陳偉在平安康養特色小鎮的長壽街,開了一家瑤鄉浴足店和一家甜品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上千元。

今年春節,陳偉夫妻雙雙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據悉,從去年至今,平安鎮橋頭蟠龍文化村黨支部收到30多份村民的入黨申請書。

屯裏的村民看到有人開店受益,也紛紛配合項目建設所涉及的拆遷、徵地等工作,飲食店、民宿、土特產店等獨具瑤鄉民族特色的小店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

截至目前,橋頭村平安康養特色小鎮項目建設已徵收土地2300多畝,拆遷房屋200多戶。

平安鎮黨委委員林海燕告訴記者:“自推行‘組甲’制深化‘三心三治一守’社會治理‘恭城模式’以來,村民的思想由‘散’到‘聚’,村容村貌從‘亂’到‘美’,促進了高鐵經濟產業園的蓬勃發展。”

調解矛盾 春風化雨

恭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朱桂斌(左二)到觀音鄉督查組甲制推行情況。

在西嶺鎮楊溪村有棵三百年的香樟樹,樹下的幾塊石頭光滑平整,這裏是村民聊天納涼的地方,也是組甲長們與村民談心化解矛盾糾紛的平臺。

今年5月的一天,年過八旬的蔣大娘坐在古樟樹下黯然神傷。蔣甲長髮現後,主動與她聊天談心。原來,蔣大娘有兩個兒子,她一直跟小兒子阿剛生活。有一天,阿剛忽然提出大哥阿明也有贍養母親的義務,不能總是讓他來照顧母親的日常。阿明卻因阿剛拿了母親每月121元的高齡補助款而拒絕贍養母親。

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蔣甲長把阿剛兄弟倆叫到古樟樹下,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告訴他們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經過甲長釋法明理,阿剛把母親的存摺拿了出來,跟大哥阿明達成一致,輪流贍養母親。

“‘組甲’制激活了組甲長參與家鄉建設、鄉村治理的活力,將關口前移、治理目標細化、治理單元縮小,充分發揮羣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作用,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自治。”朱桂斌說,在自治的過程中,這些組甲長們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6月7日,西嶺鎮費村的陳某和林某因果園排水問題起紛爭。甲長黃波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經瞭解得知,由於連降大雨,林某果園進水後需要排水,而陳某的果園在林某果園下方,林某一排水,會流入她家的果園,於是用石頭堵住排水口。

“我果園裏種的是柿子樹,一旦進了水,柿子就會落果,而且得炭疽病的幾率也會增加,我可不想因此壞了收成。”陳某說出了顧慮。

“水往低處流,這是必然的。你家果園旁邊的排水道在剛種果時就已經開好了,專門用來排積水,不存在水排不出去往你家果園滲的情況,你放心。”黃波到果園做陳某思想工作。

經過擺事實、講道理,陳某終於搬開堵在排水口的石頭,這場果園風波得以平息。

村屯裏的組甲長,憑藉鄰里宗親關係,依法依規、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化解羣衆矛盾、調解家庭糾紛、處理宗族事務,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營造了“與鄰爲善、與鄰爲樂”的良好風氣。

羣防羣治 平安康樂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組甲長們自發到村屯口宣傳防疫知識。

組甲長充分發揮守法模範作用,教育和引導廣大羣衆在生產生活、與人交往、教育子女中遵紀守法,敢於同各類違法犯罪行爲、不良社會現象作鬥爭,全力參與平安恭城建設活動。

今年5月10日,恭城縣公安局嘉會派出所接到居民謝某某報案,稱其停放在嘉會鎮橋西路旁的轎車被一輛越野車刮碰,肇事後越野車駕駛人逃逸。

值班民警立即出警。因謝某某沒有看清肇事車的車牌,且案發現場屬於“天網”盲區,無法查實肇事車輛的車牌號碼和車主的具體信息。

就在案件偵查工作陷入僵局時,民警想到了村屯裏的組甲長,於是把肇事車輛的相關信息發至嘉會鎮組甲長微信羣內,發動村民查找。不到10分鐘,民警就收到組甲長提供的信息,很快鎖定肇事車輛及逃逸駕駛人,並將其控制。

“組甲”制讓村民自治動起來。

西嶺鎮組甲長在禁漁期間,加強對河道的日常巡查,積極向羣衆講述非法電、毒、炸魚的危害,引導羣衆保護生態環境。

龍虎鄉組甲長義務聯防巡邏隊配合派出所定期開展村屯治安巡查工作、重大節慶活動的安保工作以及小學校園周邊的安全治理,有效提高了羣衆的安全感。

蓮花鎮各自然村的值日輪值甲長,每逢圩日就去“趕大集”。他們向趕圩村民發放宣傳單,講講喝酒不能開車的“規則”,聊聊無證不能駕車上路的那些事,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宣傳道路交通安全常識。

……

此外,組甲長還積極動員羣衆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公共突發事件處置、反邪教、禁“黃賭毒”等活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村屯的組甲長組成志願服務隊,開展宣傳防控知識、義務設點守卡、重點人員排查、信息上傳下達等工作,深受羣衆好評。

6月7日,恭城出現暴雨天氣。

當日上午8時,三江鄉十八嶺村甲長莫億良在巡邏中發現,因道路塌方導致板栗源韭菜衝路底塌方,洪水漫延到路面,造成交通堵塞。莫億良第一時間召集10多名村民趕到現場,並通知村裏調來挖掘機對道路進行疏通、對涵管進行修補除障。當晚8時許,險情排除,鄉道恢復暢通。

說起防汛期間爲塌方路段除險這件事,莫億良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不值一提。只要鄉親們平安康樂,我就開心安心。”

古樟樹下的調解。

傾心公益 共享紅利

活躍在村屯小巷中的道德甲長義務巡邏隊。

恭城縣通過組甲長,深入推進“三心三治一守”活動,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羣、扶危濟困、見義勇爲、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爲實現“崇尚三心、走向三治、人人守規矩”打下堅實基礎。

恭城鎮莊埠村甲長彭祝文,積極參與村裏公益事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主動爲村裏卡點捐款捐物,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道德教化作用。

組甲長與鄰里常溝通、常交流,共同解決生產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和問題,達到互幫、互助、互帶的良好效果,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讓村民們共同致富。

觀音鄉觀音村組甲長,在前期土地承包過程中,協助村“兩委”做連片土地流轉工作,並協調安排周邊近40戶農戶到大棚柑橘育苗基地和十月早熟砂糖桔種植基地務工,其中80%爲貧困戶,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通過組織實體化發展,觀音村用兩年多時間,從零收入的空殼村,轉變爲收入50多萬元的示範村。

三江鄉十八嶺村至黃坪村窄路加寬項目,路段長6.1公里,涉及4個行政村,經過組甲長做工作,共有147戶農戶自願無償提供沿線20.7畝土地供項目建設使用。

今年3月18日,平安鎮橋頭蟠龍健康文化村召開表彰大會,對在社會治理工作中表現優秀的8名甲長、24名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組甲’制的推行,有利於解決我們鄉村幹部管不好、不好管的問題,組甲長就像是我們通向羣衆最後一公里的橋樑,在他們的助力下,我們的鄉村治理工作做起來就輕鬆許多。”觀音鄉人大主席、綜治辦主任盤豔玲如是說。

以家庭爲單位組織羣衆、管理羣衆,恭城縣推行的“組甲”制,凝聚了羣衆積極參與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合力,在解決集體事務、化解村裏矛盾、強化法治意識、弘揚社會正氣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常抓常新,不斷提高治理水平,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善治新格局。

記者:成薇 盧林峯

通訊員:周光宇 李雲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