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6月19日同一天,成都、長春兩座省會城市,同時宣佈了相關的區劃調整。

先是成都方面,原新津縣撤縣設區。在市轄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新都、溫江、雙流、郫都11個區的基礎上,成都再添一區,市轄區增至12個。

接着長春也傳來消息。原來由四平市代管的縣級公主嶺市,改由長春市代管。區劃變更後,長春市將轄7區1縣,代管3個縣級市,城市發展空間產業空間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此前下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到,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可以“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晚上轄區規模和管轄範圍,對應的一個重要途徑,無疑就是區劃調整。事實上在成都和長春之前,已經有多個城市進行過區劃的調整。比如前些年合肥拆分巢湖;比如2019年濟南合併萊蕪。而且這次撤縣設區的成都,2016年就代管了簡陽。

不過相較於成都撤縣設區的模式,長春代管公主嶺市,擴容的效果無疑更加直接:

根據統計公報,2019年長春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04.1億元,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爲753.8萬人。而公主嶺市總面積4058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08萬人,GDP數據未公佈。加入公主嶺市之後,長春總人口將達到860萬人。

其實在諸多城市中,長春的轄區面積已經相當靠前,總面積達到20593.5平方公里,是1997.47平方千公里的深圳的十倍,比杭州、成都等面積廣闊的城市還大。擴容之後總面積將達到24652平方公里,相當於12.3個深圳。

成都撤縣設區,長春增加代管城市,都是強省會戰略的直接體現。在優先發展大城市的城鎮化邏輯下,省會越來越強,綜合承載和資源配置能力。這種做大做強省會城市的邏輯,也是爲了增強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能力。這一點,濟南和合肥同理。

不過具體到長春來說,在管轄範圍已經相當大的前提下,還能繼續擴容,也是因爲東北振興的大背景。

上圖:主要城市陸地面積排名,單位爲“平方公里”。

作爲東北發展的重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長春都是全國的經濟二十強城市。瀋陽、大連和哈爾濱更是一度躋身全國十強。但隨着東北經濟的下滑,這四大城市不斷掉隊。2019年長春的GDP只能排到第34位,低於溫州、昆明、廈門等城市。

爲了扶持其發展,近些年來,大量的政策砸向東北,大動作大利好不斷。最典型的是,去年以來,多個500強企業在瀋陽、哈爾濱和長春等省會城市投資,帶動了一波投資熱潮。這次長春擴容,無疑也是爲了進一步帶動東北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國共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觀察其區域分佈可以發現,國家中心城市覆蓋其他所有大區,唯獨東北還一個都沒有。因此,普遍認爲,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將花落東北。

在東北內部來看,瀋陽、大連、哈爾濱和長春四大城市中,最有希望拿下國家中心城市的,無疑是瀋陽了。不過長春的擴容,同樣增加了其衝刺的籌碼。

那麼,東北收穫國家中心城市是否會成爲現實?擴容後的長春,到底有沒有戲?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