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時代,相必沒有一個國人對它陌生的,甚至很多人還給當時的三國羣星中的很多人物排了名次。比如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當然還有很多後人加上去的外號,比如魯迅曾說“智近於妖”的諸葛亮,比如現在人所謂的“無雙神將”呂布等等。

但卻很少有人評論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的高下,畢竟這三位纔是三國時期真正的主人,曹操自然不用說,很多人已經稱他爲“陸上最強的男人”,而劉備在當時更是有“仁義著於四海”這個稱呼,就孫權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出彩的點。但不要忘了,不管是赤壁之戰還是夷陵之戰都是在他的手下完成的,並且兩場均是大勝。

那這三位到底在戰略上誰強誰弱呢?本期臺臺君不妨先比較其中的兩個人,那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曹操和劉備了。(比較3個人物維度太多)

那我們從哪裏開始?自然要從魏蜀建立之後的漢中開始了,漢中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它和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隔了一個秦嶺,和四川的成都卻只隔了一個大巴山,別看是大巴山,雖然也不好走,但也沒那麼困難。

可秦嶺不一樣,秦嶺不管是寬度和長度都非常難走,幾乎在當時想走過秦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漢中其實也就是西蜀的屏障之地,劉備是怎麼樣都得拿下來的。

而這個一個地方,對於曹操來說也是攻取西蜀的必經之地,而幸運的是當時漢中的張魯心是向着曹操的,所以乾脆就向曹操投降了。這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如果我們是曹操可能就樂壞了吧?但曹操卻沒把漢中收容進來。

他先是把張魯安排進了魏國做官,然後把漢中的百姓遷進中原,戰略性地放棄了漢中。他爲啥要這麼做呢?曹操想的可深,畢竟赤壁之戰敗過不久,國力沒有復原,主動出擊四川的條件依然差得很遠,也就是說國力根本就沒有覆滅蜀漢的可能。

既然這樣,何必還要千里迢迢的佔據着漢中?還要翻越秦嶺給駐守的軍隊送補給,而且得到漢中還要一直遭受劉備的進攻,還不如拿秦嶺當成自己的屏障。看,從這一點看是非常高明的,因爲他能力沒到那裏,還不如放棄了,然後自己慢慢發展。

而劉備呢?對漢中是念念不忘,總覺得自己的屏障要在自己手裏,所以啊,急不可待地出兵漢中,那時候蜀中他還沒正式坐穩呢就喊出來一句“男子當戰,女子當運。”這就是不惜民力了。

雖然這個戰略位置對於劉備來說沒得選的要佔領,但確實也沒必要這麼急不可耐。

臺臺君說:我們很多時候去評價一個戰略眼光,好像人家把事情做出來了才覺得就應該這樣,其實戰略說穿了就是對自己資源的最合理分配和發展。您覺得是這樣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