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吴大都督陆逊之孙、“太康之英”陆机,可不只是个酸文人

文:有风自南( 读史专栏作者)

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文坛群星灿烂,“潘陆”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所谓“潘陆文才,如江如海”,其中陆机更被称为“太康之英”。

他和潘岳是两种经历背景文人的代表,一个是挣扎的没落贵族,一个是奋斗的草根。最后,他们在动荡混乱的时代殊途同归,都在政治斗争中死于非命。

01、世勋贵胄转型文化名人

在讲究出身门第的魏晋时期,陆机赢在了起跑线上。他出身于江东大族“吴郡四姓”之一的陆氏。祖父陆逊为东吴大都督,父亲陆抗为大司马,曾祖母是孙策之女,弟媳是东吴集团老总吴王孙皓的胞妹。

陆机本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而且十四岁就跟从父辈领兵,起步就是牙门将军。只是,此时的全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对峙竞争多年的东吴集团和西晋集团,双方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还没等陆机建功立业,东吴集团就被西晋吞并。

在以门第资望为仕进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陆机前期积累的政治资本化为乌有,“亡国之余”的他变成了次一等的士族,实质意义上的寒族,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而此时的他更加迫切地想要显身扬名,重现父辈的荣光。

于是,二十岁的陆机挥手告别了过去,“乡居十年,闭门勤学”,立志转型成为文化名人,用文学作品作为敲门砖,在新集团中谋求政治发展的资本。

陆机的转型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当时的文化传承主要是以家族为中心传习,真正的大族必然是“以军功起家,以文化立身”。江东陆氏也不例外,陆机的从曾祖陆绩就是汉末著名经学大师,深厚的家学渊源必然会造就出一个文坛明星。

陆机出名了。他写诗作文数量多质量高,不仅“独步江东”,还享誉全国,《文赋》更是奠定了他历史上的文学地位。

终于在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二十九岁的陆机等来了朝廷的“应征”。他与弟弟陆云双双到了西晋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受到寒门出身的文坛领袖张华的力捧,成为京城洛阳最炙手可热的文艺干将。

02、周游权门仕途坎坷

陆机兄弟到达洛阳前,西晋集团刚刚进行了一次人事大变动。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让儿子司马衷顺利接班,先是挤兑死了弟弟齐王司马攸,又大封皇子皇孙为藩王拱卫皇室,临终又任命两个超级助理汝南王司马亮和杨后之父杨骏共同辅政。

谁知太傅杨骏私心太重,排挤司马亮,图谋独揽朝政。于是,司马衷的媳妇贾南风与司马亮里应外合,仅用了三个月就以谋反罪诛杀了杨氏一族。接着,贾南风又唆使楚王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和卫瓘,然后又在张华的帮助下杀了司马玮,在“八王之乱”第一回合较量中赢得胜利,成为集团的掌控人。

陆机兄弟本来是受杨骏的邀请来京,侥幸地是没有受到牵连,只是换了新职位。

然而成为“京漂”后的陆机面临两大难题,森严的门第限制和地域隔阂。当时作为土著的中原士族多不待见来洛阳发展的南方士人。陆机也不能幸免,毕竟豁达包容热情好客的张华是少数,遭遇更多地是北方士族的冷遇歧视。

在拜访出身太原王氏的驸马王济时,王济用江东在政治上的落败奚落他。拜访名士刘道真时碰了一鼻子灰,更有甚者是受到公开的羞辱。

出身北方高门望族范阳卢氏的卢志在公开场合,质问陆机兄弟:“陆逊、陆抗是你们什么人啊?”

吴郡陆氏天下谁人不知,陆逊、陆抗更是威名赫赫。卢志居高临下的发问,无疑是指名道姓的羞辱。面对卢志的挑衅轻蔑,陆机以其父祖反唇相讥:“就像你和卢毓、卢珽的关系。”

性格决定态度。陆机耿介的性格导致“人多恶之”,也为后来遭谗妒而死埋下了祸根。

为了出头,陆机加入了贾后侄子贾谧组建的社团“二十四友”,落下喜欢结交权贵的恶名。

期间,陆机创作不断,但是仕途还是不见起色。

八年后,到了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八王之乱”要开始第二个回合较量,更多藩王蠢蠢欲动要参加权力的游戏。

起因是贾后通过栽赃陷害废除并杀死了太子司马遹,打破了集团内的政治平衡。

之前取得贾后信任的赵王司马伦、孙秀等借机诛杀了贾后和贾氏一族。很快,司马伦又废除囚禁了惠帝司马衷,建立了伪政权。

陆机因为诛杀贾谧有功,被司马伦加官进爵。等待他的是青云直上的梯子还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03、出师不利身死军中

司马伦篡位不过一年,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顒、成都王司马颖就举义旗诛杀了司马伦,迎司马衷复位。

陆机于是转投司马颖,任平原内史,有了“陆平原”的代称。

眼看司马家诸王的夺权游戏要升级,很多人都想法抽身保命。比如,王戎为了不趟浑水,不惜自毁形象假装嗑药掉进茅厕。

南方士人也掀起了返乡潮。比如,陆机的同乡,著名作家、留侯张良后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借口思乡辞官,潇洒南归。

陆机的亲朋好友顾荣、戴若思等也劝其返吴。但是,在“自恃才望”“志匡世难”的陆机看来,混乱不是深渊,而是向上的梯子。

他决定跟着司马颖大干一场。

又是仅过了一年,长沙王司马乂又以勤王的名义诛杀了司马冏,控制了中央政权。

虎视眈眈的司马顒和司马颖在幕后坐不住了,决定不再做游戏的配角,要亲自动手向司马乂夺权,做一回双男主。

名将之后的陆机受到重用,被司马颖委任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成为联军讨伐司马乂的前锋。

他也考虑到大都督的位置会引来别人的嫉妒,特别是军中的北方将领不会服气。或者是立功的心太迫切,或者是他对自己有信心,最终陆机接受了任命。

然而,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却没设法化解自己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尴尬,反而激化了矛盾,影响了全局工作的开展。

与之相反,曾国藩在创立湘军之初同样处于尴尬复杂的事业环境。他通过极力推荐重用满人将领塔齐布,以此消除各方的猜忌排挤等内在阻力,甚至化阻力为助力才建立了不世之功。

陆机不是曾国藩,没有这样高明的政治手段。

仗还没开始打,有人就向司马颖打小报告。

打小报告的就是与陆机有过口舌之争的卢志。他把陆机以管子、乐毅自比的话告诉司马颖,在司马颖心里埋下不满的种子。

之后,陆机又在战前治罪了一名小将领孟超,恰是司马颖一名亲信的弟弟,招致其怨恨。

出征前,帅旗无故折断,预示出师不利。果然,陆机与司马乂一交战就大败而归。

吃了败仗,孟超的哥哥等人借机联合起来向司马颖打小报告,说陆机不可信有“异志”。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颖立刻命人拘捕了陆机。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四十三岁的陆机被处以死刑。临刑前,作为“百代文宗”的他只留下一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与陆机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弟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