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雖然是一顆類地行星,但也是一顆海洋星球。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是海洋,可供人類生存的陸地只佔表面的29%,當然這29%的陸地面積中有三分之一還是荒涼的沙漠。

正是由於海洋麪積廣闊,所以地球的生態才能夠如此的完美,才能夠成爲宇宙中稀有的生命星球,並最終成爲一顆文明星球。而海洋同樣也成爲人類重要的探索區域,海洋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到地球的生態,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海洋中最神祕的區域應該是深海,那裏是我們比較難以探索的區域,一般來說深海不會像淺海,會受到人類更多的影響,那裏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平靜環保的區域。可是當科學家深入地球上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深處之後,卻發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

馬裏亞納海溝深處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到底科學家在那裏發現了什麼?難道是什麼史前怪物?當然不是,事實上,馬裏亞納海溝深處出現的,令人不安的東西並不是什麼神祕事物,它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白色垃圾。

對於白色污染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主要是指各種生活塑料。隨着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塑料製品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可以說,現代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各種塑料製品,塑料袋等,它們在使用完之後就變成了白色垃圾,從而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白色污染。

一般來說,這些塑料垃圾基本都是污染陸地,可是由於白色垃圾規模太過於龐大,人類開始不斷向海洋轉移這些塑料垃圾。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太平洋有一個垃圾島,佔地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法國本土面積之和。

這個垃圾島就是由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的塑料垃圾堆積而成,被人們稱之爲第八大陸。那麼塑料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多麼嚴重?可能很多人覺得,塑料不斷風化就會消失,它們不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太大的污染,即使是到了海洋之中,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事實真的如此嗎?可能結果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塑料對於地球生態和人類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可能有人會說了,我又沒有傻到會去喫塑料,它再怎麼厲害也無法傷害到我。如果你這麼認爲,那就大錯特錯了,的確我們不會傻到去喫塑料,可是塑料會以隱藏的方式不斷進入人體內,這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地球整個生態鏈中,有一類生命對於生態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就是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的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生物都是這三者之中的一環: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是指能夠利用太陽能、地熱等生產能量,來維持自我的生長。消費者是指自身不能生產能量,只能通過消費生產者來獲得能量。分解者是指能夠將有機物轉化爲簡單無機物的生物,一般微生物充當該角色。

這三者的關係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環影響着另外一環,最終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如果這一環之中任何一環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比如:當自然界生產者變少時,消費者數量也會相應減少。

分解者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微生物的分解,地球生態系統才能夠維持健康穩定的狀態,生物才能夠生活得更好,人類才能夠更健康,更安全。大自然中的很多物質都難以逃脫微生物的分解,這是大自然賦予微生物的強大能力。

可是隨着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一些科技產品的出現卻超出了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比如塑料製品,基本都是高分子材料。這些塑料進入自然界中,在自然環境的作用之下,會不斷降解成一個個微小的塑料粒子。可能你覺得這些塑料分解消失了,可事實上,它們只是降解爲更微小的顆粒,我們的肉眼很難發現這樣的塑料粒子。

雖然塑料是有機物,但卻沒有相應的微生物能夠分解它們,不僅微生物無法分解它們,連生物的消化系統也無法分解。大量的微小塑料顆粒進入到了整個生態鏈中,進入各種動物的體內,而人類通過食用這些動物的肉,又將塑料粒子不斷富集到我們的體內。

生物體型越大,富含的塑料就越多,而人類又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所以人類雖然不會直接喫塑料,但會通過食物間接富集到人體內。海洋的面積佔到71%,在海洋之中有着豐富的各種海洋生物,而海洋生物也成爲了人們餐桌上非常喜歡的美食。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越來越多,它們會不斷進入魚類的體內,以微小顆粒的形式隱藏在其中。當我們喫魚的時候,其實也在不斷喫着塑料。就這樣,人類會因爲攝入塑料過多而導致身體不適,嚴重時可威脅健康安全。

馬裏亞納海溝深處發現了塑料的存在,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警示。大自然告訴我們,人類的白色污染已經開始向深海滲透,並一步步在破壞着深海的生態系統,最後會破壞整個海洋生存,從而影響到整個地球的生態。

我們都明白,海水越深,環境越惡劣,能夠生存在這裏的生物就會更少。而且由於深海見不到陽光,壓力也非常大,所以這裏的生物無法利用陽光的能量,只能利用深海中的一些生物能。缺乏能量的供應,那麼生存在深海之中的生物,往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就比較差。

本身深海之中就是地球上污染最少,最乾淨的區域。生活在這裏的海洋生物自然也習慣了這樣的淨土,它們的生存需要一個更加綠色無污染的環境。可隨着人類的塑料垃圾不斷深入其中,不斷分解。深海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差,污染不斷加深。

這個時候,深海之中的生物由於棲息地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海底生態環境不斷被破壞,許多的生命在深海將無法生存而走上滅絕的道路。如果連馬時亞納海溝這樣的最後淨土都被污染了,那說明整個海洋生態系統正在不斷惡化。

塑料雖然是有機物,但卻沒有能夠分解它的微生物,以自然降解的速度來看,一塊塑料袋至少需要花費上千年才能完全被降解。在這人漫長過程中,這些塑料粒子會不斷在各個生物的體內富集,最後轉移到食物鏈頂端最高級的人類體內。

由此可見,現代人類體內的塑料成分一直都在不斷增加,一旦達到了某個量,有可能就會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截止2017年7月,全球累計生產塑料超過91億噸,其中大約一半產生於過去13年間。其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另外12%被焚燒,而餘下大約55億噸則被填埋或者隨意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被遺棄在海洋,佔海洋垃圾的80%。

看到這個數據,相信很多朋友會感到非常震撼,沒想到現在的白色垃圾污染已經嚴重到如此程度。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我們都知道塑料垃圾如此嚴重,那就將它們都回收進行處理不就行了。可事實上,以人類現在的科技,還沒有更完美快速的方式能夠處理塑料垃圾。

光依靠科技的力量將塑料製品進行分解還是遠遠不夠的,前面我們說了,塑料分解爲塑料顆粒,並不是徹底消失不見。它們會更加隱蔽不斷在各個生物體內進行富集,通過生物鏈不斷傳播,最終基本都會向人類邁進,誰讓人類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

科學家稱,如果放任海洋塑料污染的問題持續下去,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總和,全球99%的海鳥都會誤食塑料製品,最終損害的還是人類和海洋系統。

所以保護海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尤其是各種塑料垃圾,我們更應該就行比較好的處理,不要亂扔。當然,更重要的我們需要快速發展科技,提升塑料垃圾回收的能力。如果我們有了強大的塑料垃圾處理能力,那麼地球上的白色污染也會大幅減少。甚至太平洋上的那個垃圾島也會不斷消失。我們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