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豬肉不花椒,羊肉不八角,牛肉不韭菜”啥意思?有科學道理嗎?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類也在一日三餐中變得很常見了,只要想喫,天天喫也沒啥壓力的。而在我國比較常見的肉類就是豬肉、牛肉和羊肉了,後面兩者價格較高,食用的頻率還是要低一些。對於這些肉類的烹飪方法也不一樣,其中民間就有着“豬肉不花椒,羊肉不八角,牛肉不韭菜”的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先來看看“豬肉不花椒”,它的意思是說在烹飪豬肉的時候,儘量不要放花椒。有些人就不理解了,在現在很多的人炒菜的時候都會放花椒啊,尤其是在四川地區,基本上每一道肉菜都會放花椒。就算是其他地方,很多的滷煮中也回放花椒。那“豬肉不花椒”從何說起呢?

在現在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在古代確實是這樣做的。古人做菜講究的就是聲香味俱全,這樣纔算得上美食。而以前生活條件艱苦,一年中也很少有機會喫到豬肉,所以在烹飪方面更加講究。有一句俗語叫“三月不知肉味”,其實說的就是豬肉。古人做肉菜,就是要做出來肉最原始的味道,像豬肉就要有肉香味。

如果在烹飪的時候放入了花椒,那就蓋住了肉香味,而變成了花椒的味道。在當時本來很少喫豬肉,就想喫個肉味,卻被花椒蓋住了,那肯定是一大遺憾,因此就有了“豬肉不花椒”的說法,簡稱爲“豬不椒”。

再來看看“羊肉不八角”,其實就是“羊不料”的另外一種說法,以上是說在煮羊肉湯的時候,不添加八角這個佐料。自古以來北方人就很喜歡羊肉湯喝,奶白色的羊肉湯,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可是羊肉是有點羶味,尤其是清燉的味道更會比較明顯。而八角是一種香料,本來是可以掩蓋這種氣味的,那爲何不放呢?這是因爲如果羊肉湯放了八角,那就會影響到羊肉湯最原始的味道,和前面的豬肉一樣,喫起來味道不存在了,並且羊肉湯就是和一個鮮味,放入八角了,鮮味就蕩然無存了,所以就有了“羊不料”的說法,但是在今天這個說法也過時了。

最後是“牛肉不韭菜”,簡稱爲“牛不韭”,它的意思是說牛肉不宜和韭菜一起烹飪,就連喫也不宜同喫。古人的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在今天依然很少有人這麼幹,筆者之前試過用牛肉和韭菜包餃子,那真的是太難聞又難喫了。其實韭菜和牛肉不能一起烹飪,或者是同喫,不僅是因爲氣味難聞,而且還很傷身體。因爲這兩種同屬於熱性食物,同喫會造成熱性過高傷脾胃,尤其是一些人喜歡邊喝酒,邊喫牛肉的,和這幾種食物一起喫,對身體的傷害挺大的。

所以,“豬肉不花椒”和“羊肉不八角”在今天雖然過時了,在飲食的選擇上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了,不同的人口味不一樣,是衆口難調,但是在過去確實有這樣的說法。而後半句“牛不韭”就是有道理的,並且是有科學依據的,希望大家還是要注意!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