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胜利之后,几乎坐拥渔翁之利、拥兵两千余万的英国和美国趁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趁机进攻苏联,会有怎样的结局?苏联会不会因此被英国和美国灭亡呢?

二战前欧洲形势

并不会。

首先,在进攻苏联的问题上,英美就不可能达成合作。二战胜利后,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也许英国很想,但是,美国绝不可能在二战胜利之后乘胜进攻苏联。因为,这时候英美的战略目标发生重大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苏联、美国、英国为首的三巨头取得反法西斯胜利而告终,那么,二战之后,谁是美国的第一对手?许多人可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苏联了。因为二战之后,世界格局迅速进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

然而,事实可能令无数人大跌眼镜,二战胜利之后,美国最大的对手,或者说美国首要解决的国家并不是社会主义的领袖苏联,而是貌似与美国亲密无间且同出一源的英国。

英国殖民地

同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代,同样以英语为母语,同样是二战时期的战胜国,又同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为什么会将英国列为第一对手,而不是苏联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阻碍美国登上世界第一强国宝座的最大障碍,不是苏联而是英国。

二战之前,坐拥4000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近4亿殖民地人口的英国,是世界上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强国,而且,英国已经坐在这个宝座上长达300年之久。

日不落帝国

虽然美国凭借本土广阔的国土面积、丰富的资源和上亿人口,已经在19世纪末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是,由于历史惯性和英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凭借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当时的英国依然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而且这种局面,即便在美国赢得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因此,二战胜利之后,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英国从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上踢下去。因为世界虽大,国家虽多,世界第一却只有一个。当然更重要的是利益上的考量: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已经成为美国扩张势力、扩大市场的最大障碍。

美国

而相对比苏联,虽然苏联在二战时期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动员能力和战斗力,同时,苏联还将势力范围重新深入到中东欧,甚至扶持了8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此时已经是苏联所能做到的极限。

惨烈的苏德战争几乎将苏联年轻一代消耗一空,因此,在取得二战胜利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盟主”之后,苏联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无力继续扩张势力。

带领苏联打赢二战的领袖斯大林

更重要的是二战时期损失惨重的苏联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因此足以横扫整个欧洲的苏联钢铁洪流,对于远在北美洲的美国却并没有多么大的威胁。因此,当时美国对于苏联的观感,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

反倒是英国急需回血并坐稳世界第一宝座,因此,同出一源、貌似亲密无间的英美两国反倒成为彼此最大的对手。

英国

因此,对于美国而言,瓦解英国的殖民体系,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才是当务之急,美国是这么做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即便是英美真的联合在一起发动了对于苏联的进攻,英美联军也不具备灭亡苏联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主力是谁?

虽然英美联军曾开辟西线战场,虽然英美也曾取得北非战役的胜利,但是,纵观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伤亡数字和主力动向就可以清晰而明了地得出:二战时期苏联才是灭亡德国的绝对主力。

苏联红军

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科技最发达、军队战斗力最强的纳粹德国,几乎80%以上的军队伤亡是在苏德战场上出现的。而为了战胜强大无比的纳粹德国,苏联也付出了2700万人死亡的惨重代价。

不过,也正是在惨烈无比的苏德战场上,苏联人淬炼出一支无与伦比的大军,这支战胜并消灭纳粹德国的苏联红军,人数超过千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拥有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

而对比英国和美国的军队,这两国的军队虽然人数也达到了千万的级别,装备先进程度也不遑多让,但是就战斗经验和战斗力而言,却无法与苏联红军相媲美。

苏联红军攻克德国国会大厦

尤其是英国军队,相当一部分是由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堪忧的殖民地军队组成。而这一点,在从英美军队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也可以看得出来。

1944年,已经穷途末路的纳粹德国军队,在主力被苏联红军牵制之后,却依然有余力在西线发动对于英美军队的反攻,也可见英美军队的巨大不足。

因此,英美军队虽然有不小的人数优势,但是,如果英美联军真的在战场上与苏联红军正面较量,英美军队未必能够取得胜利,更别说将人数超过千万的苏联红军彻底消灭了。

二战欧洲战场

当然,即便是英美等国军队无法击败苏联红军,但是,由于苏德战场上的惨烈消耗,苏联红军也只是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双方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经过几场惨烈的大规模战役之后,不胜不败的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但这种相持将会好不容易停下战火的欧洲再次沦为战场。曾经发达富庶无比的欧洲大陆,很可能被彻底打成一片废墟。

而这种局面,是刚刚经历二战的欧洲各国绝不愿意面对的,因此,一旦英美发动对于苏联的战争,欧洲其他国家势必群起反对,这场战争最大的概率是,双方经历了不小的伤亡之后,不了了之,重新回到战前的对峙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