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即電力驅動車,又名電驅車。電動車分爲交流電動車和直流電動車。通常說的電動車是以電池作爲能量來源,通過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爲機械能運動,以控制電流大小改變速度的車輛。

2018年11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組織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加強低速電動車規範管理。

電動車上路,一直都是廣大市民熱點關注話題,安全因素存在很大原因,各類交通事故報道,屢禁不止,而在5月份規定6月1號規定必須要戴頭盔,讓頭盔價格猛漲5倍,從而導致國家及時出臺政策,也讓站在風口的頭盔熱度降下來。

早上7點半到8點上班高峯期,很多人趕着時間,踩着點急匆匆趕去上班,從而導致路口的紅燈成爲擺設,過往的車輛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過路口紅燈成了擺設,路口交通事故風險大大提高,過紅綠燈變得小心翼翼,伴隨着深圳相關部門對電動車加大了整治力度,但願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

望着鮮紅的紅燈,道路上工廠上班一族更是趕着時間去上班,逆行,闖紅燈,走機動車道,在短暫十分鐘時間之內,通過車輛超過200多輛、

上班一族踩着時間節點,絡繹不絕的奔赴着不同的崗位,而在一旁等待紅綠燈的一對小情侶,顯得有些焦急,出門上班可以提前幾分鐘,路上可以不用那趕時間,交通事故往往就是那幾秒鐘之上,不能因爲幾秒鐘時間,而堵上幾十年的光陰。

深圳作爲一個外來人的城市,吸納了數千萬的外來務工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電動車一直以來成爲很多上班一族,上下班首選的交通工具,電動車倍增的背後,帶來更多的是安全隱患,而2016年深圳更地因爲電動車充電,導致多條人命喪生火海。

隨着電動車充電完美解決,電動車上路又存在衆多安全隱患,各類闖紅燈屢禁不止,導致安全存在重大隱患,深圳也有過重拳整治,但是單次罰款超過兩千元,讓很多人直呼交不起,在網上引起強烈的反響,交通部門不得不重新調整策略。

深圳已經加強管理,引導電動車上牌,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想事情,嚴格規範電動車是本身好事,但應該是結合實際情況,加大力度普法宣傳,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及處罰規定,加速電動車及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與建設,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走,而不是一來就天價罰款!也不是什麼都一刀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