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楼梦》中的秦钟,相信不少读者都觉得惋惜。好好的一个少年,入贾府私塾没多久,不仅和宝玉缱绻,更是和同窗之中其他俊俏少年眉目传情。后来在给秦可卿送殡期间,又和水月庵的智能儿偷期,最终气死了自己的父亲,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秦钟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的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和宝玉有没有关系呢?下文我们来详细分析。

秦钟的悲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红楼梦》第八回我们就可以知道,秦钟家比较贫寒。虽然说秦钟的父亲也有官职在身,但是年纪将近七十,也恐怕只是顶这个虚职而已。因此连秦钟入贾府私塾的二十四两银子的束修,也是东拼西凑才凑出来的。

而秦钟的父亲之所以一心要让秦钟入贾府私塾,目的无非两个:第一、贾府私塾的老师贾代儒是个老儒,有他教秦钟,秦钟的学业必然有进益。第二、秦钟如能和宝玉结交,等将来入了官场,可以借助贾府的势力,这对秦钟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

秦钟的父亲算盘打的很好,方方面面都替秦钟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贾府私塾也是个藏污纳垢的所在。人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而秦钟入了贾府私塾,自然也难逃被同化的命运。

秦钟的悲剧,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大环境所致,这并非秦钟个人的悲剧,而是类似秦钟这样美貌而贫穷的这一类所有少年的悲剧。比如私塾中的香怜、玉爱,也是如同秦钟一样,靠着裙带关系来贾府私塾读书的,但最终却被薛蟠“哄骗”。

秦钟的悲剧,和宝玉有没有关系

有一些读者认为,秦钟之所以堕落,最终以悲剧收场,和宝玉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秦钟的悲剧,和宝玉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被打,宝钗去看望,袭人说起宝玉被打和薛蟠有关的话,对于宝钗的内心活动,作者有如下描写:

(宝钗内心暗暗想道)“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得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厉害了。”(摘自《红楼梦》三十四回)

从宝钗的内心活动就可以知道,当然薛蟠为了秦钟,也曾大闹过一场。可见当时秦钟入了贾府私塾,倘若没有宝玉护着,恐怕难逃薛蟠的魔掌。

至于后来秦钟和智能儿相爱,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之间不可避免的情动,这是宝玉无可如何的事情。况且当时的秦钟早已知人事,智能儿也知风月,所以两人的偷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一切和宝玉实际上关系不大。

在秦钟一入贾府私塾,作者就写到,因为秦钟长得好看,又羞羞怯怯的,像个女孩子,所以私塾中好多人盯上了他,但碍于宝玉的原因,也都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是宝玉保护了秦钟。

秦钟的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

秦钟的悲剧实际上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从《红楼梦》柳湘莲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但凡长得俊俏的男子,倘若家里无权无势,想要结交权贵,就难免要牺牲色相。即便你不想牺牲色相,那些权贵们也无时无刻想拖你下水。

柳湘莲之所以狠狠地打了薛蟠一顿,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自己正名。虽然他自认是个十分正经的人,但贾珍、薛蟠等还是一味的要纠缠,因情势所逼柳湘莲忍无可忍揍了薛蟠之后,迫不得已只好暂时躲避了。

柳湘莲有些拳脚功夫,还可以自保,那么柔柔弱弱的秦钟将来又如何自保呢?况且柳湘莲因为经历了家道中落,并不将名利放在眼里。可是秦钟却不一样,他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面对名利的诱惑,自然是难以抗拒。这样的秦钟,就注定会陷入声色货利中难以自拔。

也正因为如此,临死之时的秦钟,放不下的还是家中的俗务、父亲留下的银子以及智能儿,而且还劝宝玉应该立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殊不知,他自己才刚沾染了一点“权贵的气息”就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倘若真入了名利场,无权无势的他,也只是“名利”的牺牲品而已。

声明:本文仅以《红楼梦》前八十回做为参考,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