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研读《红楼梦》的,无法算出宝玉的生死之数。你可以去计算,你用一生的时间都可能计算不清。脂砚说书中有“春秋笔法”,你要懂《春秋左传》是怎么锁“目格”的。作者知识博大精深,他用“物”“数”时,只给你一次,你有多聪明,你就去“反映”。书中藏有名字的,自己没事时,多读《红楼梦》中的诗。我觉得这么多的红迷几十遍的去读红楼,已经是不把红楼当小说了。

我们不是在看故事情节,是想从红楼的语言里得到一种享受。前八十回正是以语言取胜,所以百读不厌。续书则是在讲故事,看过一遍知道了故事梗概,就没有再读第二遍的兴趣了。你让一个习惯了前八十回“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竹影参差,苔痕浓淡”“几簟生凉,阴滴翠润”“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的人,再去读续书“倒气冒冷汗翻白眼两腿一蹬呜呼哀哉”的黛玉之死,实在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甚至包括脂砚脂砚斋,只是代表群人观点。由于书中事情不宜直说,所以曲笔。诸王、公评论时也只点到为止。讨论“脂砚”无益,他批字中留下“暗语”了的。很多王、公认识宝玉。别把宝玉当小孩,他的真实身份“宜善宜恶,宜丑宜美;宜小宜大,宜有益无”。他如《水浒》中出现的“张天师”化身,如《红楼梦》中的张天师为他祈福祈寿。不要刻意找住他并计算他的命,他只有“两命”。他的第三条命去时,要改动“生死簿”的。别以为没有这样的历史痕迹。作者说过书中有“加减乘除”,你算不过他的。

相关文章